《色·戒》就是合法的黄片
随着“性观念”的解放,现在的电影、电视甚至校园剧都开始和“性”挂钩。因为有一条定律,只要和“性”挂钩,影片不管档次如何,技术如何,都能火起来,最起码能勾起人的欲火。黄片非法,但是《色·戒》之流就可以公开放映,因此本质就是合法的黄片。因为有了“性”,才会有票房,有了“性”,人们才有兴趣。很多观众最大的目的就是一睹往日不能欣赏的风采。
“性”的本质无非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再正常不过的一个生理功能,是人一个生理欲望。可是现在的电影无不把“性”作为主体,美其名曰艺术。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把人的最大隐私拿出来炫耀?我不否认“性”的崇高。人类的延续、人类的生存,“性”是最根本的。正因为她的高尚,我们更应当尊重,更应当以一种高尚的眼光来追求。如今的电影只是拿她来当作一种吸引眼球的工具,呜呼,何其悲哀。
电影的票房收入是一个电影成败的关键所在,决定着一个电影的成败。一部再好的电影,没有高额的票房,一切都无从谈起。例如《东京审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讲,不管是传统性、教育性还是艺术性、观赏性都是不多的,但是就是票房不太理想。中国内地近几年开始炒作大片,准备和欧美一决雌雄。《无极》,被大学生冠以《无聊*2”》的优秀称号,从头到尾看不懂。也许是笔者的水平有限,但是全国老百姓大多数都看不懂,这就不是我的原因了。还有《夜宴》,大学生冠以《晚饭》的名号,闹那个替身的事件,也是来拿“性”吸引观众的目光。再说《满城尽带黄金甲》,被大学生冠以《满城尽穿黄马甲》,另外一个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开场便是用女人的胸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这是电影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电影。以至于在大家都忘了电影的故事内容的时候还讨论着演员的服装是怎么设计的。这些电影所提供的艺术价值远非我们所想到的,但是由于过多运用了“性”或者对女人的艺术加工,使得电影的内涵降低了,也使得电影的视觉效果喧宾夺主。我想现在观众对这些电影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性”的细节描写,要么就是对女人的描写。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些电影只能说是商业电影,没有丝毫的社会价值。
再说《色·戒》,上网搜索一下,看搜索到的结果是什么。大多数都是谈论电影中的限制镜头,还有谈论电影的视觉突破,最多的就是“《色·戒》未剪辑版”,于是很多冒名顶替的电影开始出现,这也使得钟丽缇女士的《色戒》意外地火了一把。人们对《色·戒》的关注已经不是对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关注,而转向成为了对一部合法黄片的关注。没有人问《色·戒》的社会背景、文学价值、艺术内涵,更多关注《色·戒》的镜头到底露了多少。这样的电影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我说了不算,还是那一句话,票房决定一切。如果《色·戒》的票房很高,我也无话可说。但是我也只能承认导演和编剧的绝顶的智慧。
说这么多,我并不是批判中国的大片。中国的电影大片确实应该发展,应该和国际接轨。艺术没有国界,融入西方的文化也不是不可。但是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如果没有一定的实习通过内容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或者社会价值,就会用视觉效果来冲刺观众,这其中最有利用价值的就是“性”和女人。女演员一脱成名的例子不在少数,甚至网友一脱成名的也有几例。我并不反对电影中出现这些镜头,但是为什么这些镜头在外国电影里面显得如此的合适,到了国内电影却成为了一种炒作的对象?中国的大片艺术刚刚起步,没有更高的找到一条真正解决问题的道路,而视觉效果是能弥补缺点的。
我也并不否认张艺谋、李安等导演的才能,他们的电影我也经常看,他们有自己的才能。但是中国的导演毕竟有中国人的本质,中国人的欣赏水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中国的拍摄技术有了多大的进步,中国编剧和导演的创新能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都是现在电影界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张艺谋等导演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出了不少力,但我看来似乎力不从心,中国电影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蓬勃发展。因此说,超过了现实水平去套用西方的模式,只能是南辕北辙。
王立群先生讲过:现在的电视电影,戏不够,女人凑。我看还不够准确,应该是:戏不够,男女凑。只有男女那点事才能勾起观众的欲望。不仅电影界,娱乐界何尝不是。我看了记者对何洁的采访,无聊之极,何洁竟然也接受了采访。不管怎么样,何洁总算又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中国的媒体很厉害,加之媒体宣传观众乐于接受的刺激消息,那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我不知道如果《色·戒》没有那些“性”的镜头,它的票房还会有多高,它的关注度还会有多强。
最后,祝中国的电影事业一路走好!
注:为消除影响,特作如下说明。本文:
一、不是诅咒任何电影,诅咒任何导演。仅仅是笔者对当今电影发展中不正当应用“性”和女人的一点看法。
二、不是否认中国大片电影的艺术性和社会价值,只是说它们的视觉效果掩盖了电影的本质属性。
三、不是否认这几部大片的历史贡献,只是说它们没有起到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引导作用。
四、本文丝毫没有排外的意识,我在文中之处了中国电影应当像西方借鉴。
五、不是在阻止大家看中国大片。作为中国人要支持国产,鼓励中国导演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六、不是《东京审判》电影的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