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浅谈诗词创作之“三通”
(2022-06-12 16:26:28)
标签:
文化教育杂谈论道健康 |
分类: 谈笑杂议 |
诗词创作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三通”。所谓“三通”,就是诗路通、诗理通、诗句通。
一是诗路要通。何谓诗路?诗路是指诗词谋篇布局的结构形式。诗路通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诗意要由心生,写诗要先有灵感,心中有所思、所想,即立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心里要通透,万万不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很难写出好作品。其二是指诗境所选物像要应时、应景、应情。作者观察到的景物会很多,要进行精选,因为诗词的篇幅极其短小,精选最能表达作者诗意的物象,时、景、情三者相适应,不可张冠李戴。诗路通了,诗词创作一有了方向。
二是诗理要通。诗理简言之,就指诗中道理。诗是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的文学体栽,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自身的特性,或叙事、或抒情、或明理,都有着一定的次序、条理、依据、理由、标准等逻辑规律。所谓诗理通,就是说写出来的东西要符合事物和情感的正常发展规律或原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理令人信服;不可任凭想象,随口说道,违背常理,让人无法理解。
三是诗句要通。所谓诗句通,是指诗的用语和句法要通顺,即诗的用字、用词要恰当,句子要通顺。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炼词”。我们不一定能做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但也不能乱遣词造句,使人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
以上三点,应是写诗者的起码要求。然而现实上有些人很不注意这三点,如见人写应节诗或和诗,心中全无思绪偏要凑热闹,也不管对此事物通晓多少,好象不写一点东西就会失面子或者吃亏,沒屎拉硬要蹲厕所;于是,硬着头皮,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想到哪就写到哪,其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就“三不通”,何苦而为呢?
(202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