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挂纸

(2010-04-03 17:59:34)
标签:

黄龙戏

坟头

先祖

始祖

德修哥

杂谈

分类: 任凭散文

清明挂纸

清明节来了。我又该回乡挂纸了。

我们这里清明扫墓又叫“挂纸”。小时候我跟随父亲他们上坟扫墓,看见他们在清理完坟头的杂草以后,确实是拿一张纸用稻草扎在坟头的石块上,或者用块小石头把那纸压在坟头上。我不知道其中的含义,看到坟地上飘动的纸张我甚至有点害怕。有的金光闪闪,有的银光闪闪,也有很多不发光的黄色的钱纸在阳光下舞动。大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从电视里看到演员们都是带花上坟,我们这里的人们也开始买一些塑料花,或者纸折的花上坟。每到清明,卖花的摊点也摆满了街头巷尾。上师范时,看到靠近广东的地方扫墓都是在坟头上盖石灰。清明节一到,漫山遍野都显露了白色的坟头。其实,这也显示了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

我们这里挂纸的时间有“前挂三天,后挂一切”的说法。意思是说清明前三天就可以上坟扫墓了,清明后的一切日子都可以上坟祭扫。一般来说,我们扫墓只扫上面三代。也就是从曾祖开始,再到祖父祖母,最后是父母一辈。假如碰上“清明会”,就可以去看看曾经辉煌过的先祖或者始祖的陵寝。父亲说他当年在思润公嗣堂管账时十分风光,他平时出行都是骑马上路。每逢“清明会”,凡是参加祭祖的人都可以到嗣堂里领取工钱。父亲一到坟头就给前来扫墓的人们发银元。现在不同了,凡是参加“清明会”的人都必须捐点钱才能前往。所有捐款用来租赁车船祭祀及酒食。

2007年清明节过后,我有兴拜谒了始祖少十六和二世族六十七郎的墓地。那年,据说是“西路”当年。我们百十号人从严家搭乘铁船,沿着舂陵江水寻根溯源。到了墓地,才发现始祖距离我并不遥远。他就安葬在龙船头(也叫做水尾渡)的对岸。前些年我经常到这段河里游泳,却不知道我们的先祖就在身边。

始祖的地形很浪漫,叫做“渴马饮泉”。坐南朝北。开始没有找到具体的地点,有几个年老的以前来过,伐木取道,终于得见。少十六的坟头上长了一棵碗口大的红枫树。几个壮丁把周围的杂木砍除,我们的始祖才呈现一块尺把高的坟顶石碑。上面十分简单地雕刻着“始祖少十六”,落款是“宋,六十七郎”。

有老者说始祖公过去很穷,去世后棺木十分单薄,棺材抬到这里,底板就掉了。因此,就把他安葬在这十分陡峭的江边上。后人都说福人葬福地,因为从他开支出好几十万人。给他扫完墓后,我们继续逆流而上寻找二世祖六十七郎的墓地。

沿江风景秀丽,有一座山坡杜鹃吐艳十分壮观,坐了几个小时船才上岸。因为有几十年没来扫过墓,所以那几个曾经来过的老者也忘记了去路。在路边看到有位捡柴的老妇人,问她“天鹅抱蛋”从哪里走。经过她的指点,我们朝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梁走去。远远望去,那巍巍山岭就是展翅翱翔的天鹅吗?我有点疑惑。距离六十七郎墓地越来越近时,我才相信古人的命名是恰如其分的。那座山梁的前面摆放着许多酷似鹅蛋的小山包。

老者说,二世祖曾经在这一带看鸭子,有一次把赶鸭子的竹子插在那里,那竹子竟然成活了。因此他跟那里的朋友说死后要安葬到这里。我一直想不明白,祖居老屋村距离这里有好几十里地,他老人家放养鸭子为什么要走这么远呢?二世祖六十七郎的坟墓比始祖公的阔气多了。坟圈完好,墓前端坐小狮一对,只是墓碑上的“邓”字有人企图挖去,有点伤痕。墓的周围林木繁茂,小竹密布。

六十七郎墓边的村庄也叫做“天鹅抱蛋”。这里的人家多是守墓人的后代。

这一年,我们挂纸来了兴头。都有朝祖的愿望,想去看看古人选择的福地到底有多神奇。因此,我们又去了郴州市与桂阳县东城乡交界的地方,过去地名叫做金陵脚、冬瓜冲。现在传承的土名就叫“塔井里”。墓地是“黄龙戏珠形”。年长的德修哥带路,我们站在黄龙的脊梁上却不知道先祖埋骨何方。他说他也有几十年没有来过了。有位老者路过山梁,问他塔井里怎么走,他说,你们是要到“梅花落地”去吧?下面就是,我是梅花落地的。德修哥带着一个兄弟沿着山路下山寻找祖坟。我们十多个人站在山顶上等消息。

这里安葬的是爷爷的爷爷,立字辈先祖。他名叫邓秋立,官名林松,字崇龄。据说他没读多少书,按清朝科举制,不中的可用钱捐一个空官衔,比如监生、登仕郎等。他老人家大概就是这么一个空头官衔。他娶严氏生子芳桃。继娶李氏生芳柱,芳桓。后来芳桓考中庠生,曾在桂阳县“兴贤堂”(县教育局前身)办事,成为族中知名绅士,颇负众望。办过锡矿,腰缠万贯。先祖秋立去世后,三曾祖芳桓为其父选地,养地仙三年。地仙终于找到了“黄龙戏珠”这块宝地。这块宝地距离老家将近百里,出葬时路过春养村,还摆过大酒席。第二天才到达下葬地。先祖下葬后,芳桓问地仙说自己会不会绝后。地仙说绝是不会绝,就是不很发达。父亲说也许是应验,大曾祖芳桃,二曾祖芳柱两房子孙繁衍,三曾祖芳桓一系二子三代单传。我们是属于曾祖芳柱的后裔,没出什么官,只是因为后天努力,出了一批大学生。

德修哥在下面找了个把小时,终于打来电话,说祖坟已经找到,要我们沿着左边的山路一直往下走。从路上的石头来看,这确实是一条古道。山中竹笋壮大,山麓田地肥沃。有几个农民正在田间劳动。一条水渠环绕山麓,真可谓风水宝地了。

先祖秋立的坟头上长满了杂木小竹,等我们清理出来,只见他的坟圈已经被人毁坏。他的右上角葬了一墓李姓的老人。按规矩他是不能葬在古墓的后面的。德修哥说圣地周围无福地。现代人不迷信这一套。听说,第二年族中兄弟又去“黄龙戏珠”一次。还帮他老人家找回了几块石碑。

这次清明挂纸以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没有忘记故人留下的浪漫的地名:“渴马饮泉”、“天鹅抱蛋”、“黄龙戏珠”、“梅花落地”。这些富有诗意的地名,更是寄予厚望的地名。我们祖祖辈辈都希望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人杰地灵的风光早日呈现。

扫墓扫的其实是人们心灵的尘埃,挂纸挂的实际是人们对先祖的怀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03月23日
后一篇:好好活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