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鸵鸟?鸵鸟的学问!

(2009-04-28 08:17:40)
标签:

沙子

鸵鸟心态

棘刺

刺猬

文化

分类: 百科全书

当一只鸵鸟碰到一只狮子时,鸵鸟会本能的逃跑,但是当被追的难以逃脱时,就会将头埋进沙子里,最后这只鸵鸟的命运可想而知。不知道大家是否骑过鸵鸟,鸵鸟不喜欢被人骑,它是一种能以60公里时速不断地狂奔3小时都毫无倦怠的巨型危险鸟类。然而人们为了感受骑在大鸟身上的乐趣还是想出了办法让鸵鸟就犯,是啥办法呢?用小袋子套住鸵鸟的整个头部,这时的鸵鸟就如同头埋进了沙子里而安定了下来,乖乖就范,于是人就可以坐在它的身上。

 

1鸵鸟理论

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候,人家肯定觉得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觉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吧,小鸡会觉得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候,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的去想。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柳传志

“鸵鸟理论”,即只有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时,才具有竞争优势。这个理论是为提醒自己应有自知之明,提醒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做大一个公司,的确是一件高度复杂和极具挑战事情。不过,正因为有挑战性,也是非常带劲的。关键是,要时时刻刻学习。

鸵鸟理论的事例验证

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鸵鸟的时候,他会说,噢,这只鸡比我大点!——张瑞敏

如果有两个人下棋,不管象棋还是围棋,你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旗鼓相当,下了7盘,可能一个人赢了3盘,另一个人赢了4盘,用统计学来看他们的水平也确实旗鼓相当。但如果你分头问他们,他们都一定觉得自己比对手水平高,如果自己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肯定赢得多!

如果两个人打球。不管是乒乓球还是羽毛球,你站在边上看,发现他们输赢差不多,水平不相上下。但如果你问他们,他们一定觉得自己水平更高点,如果自己不是昨天没睡好,肯定把对手打趴下了!

你去观察你熟悉的两个同事,你确认他们水平差不多,你可以了解一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大抵都会认为自己能力更强一些。除非其中一个确实差得很多,多到了鸡和真的鸵鸟的差别,否则,他是不会觉得自己差一点的。

环顾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几个人能认为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的多,哪怕是认为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当的都没有几个人!

社会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归为自己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这个理论和“鸵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有很多的事例验证。

 

2、职场上,来一点鸵鸟精神

在职场中,工作就是干活,意味着不可避免的枯燥乏味,存在令人生倦、令人生厌的环节,以及徒劳无功的付出。用落落难合的态度和多愁善感的心境去投入工作简直无异于自残,工作需要一点傻乎乎的积极和迟钝,需要少一点的自尊心和多一点的承受能力。形象地比喻,就是在工作中要学会鸵鸟的姿态,对于种种压力、矛盾、不公和不快有视而不见的本领。

职员个人的疲劳和委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指望老板怜香惜玉,能做到通情达理已很难得了。所以对天性敏感的员工们来说,对于职场上人们的言谈举止,不要细细玩味,过度解读。

对工作的内容、环境、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有太多不满,稍不如意,就开始萌生去意。这种人通常会抱怨天下乌鸦一般黑,实际上最让你满意的工作通常是你还不了解的工作。对于工作当中涉及的人和事,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最好有一颗宽容的心。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容忍你的工作失误,也应该容忍别人的失误。但这并不容易,有时上司的一个失误会让你几个月的心血付之东流。

当然,鸵鸟策略不是不思进取混日子,而是把精力放在工作本身。职场上风云变幻,人心难料,各种内在的外在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局面改变。作为一名员工,所能够掌握的信息有限,没有必要花心思研究办公室风云变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职位的变动,职场鸵鸟的策略是顺其自然,愿者上钩。其实适应一个环境、熟悉一个工作职位、了解一个公司的运作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太过频繁的跳槽甚至改行对于个人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有些人太过看中所谓的职业前景,或者说是职位前景,总想跳到一个升职机会较大的地方去。然而,对于工作资历不够深的人来说,每次跳槽几乎都意味着从零起步。老板愿意提拔的肯定不是一个敏感多疑、工作经历支离破碎的人。只要自己的能力有提升,就不用担心职位的提升。当然,鸵鸟策略不适用于经常拖欠工资,濒于破产的公司。面临真正的危险,鸵鸟可是跑得很快的。

秃鹰:眼尖爪利,朝野兔猛扑上去,来一只消灭一只!

麻雀:哭诉不止,唠叨不停,在把他烦死之前,自己先恶气胀腹、郁闷而死。

天鹅:不回避,不干预。与生俱来的高贵,始终保持优雅从容、波澜不惊,骄傲地昂着洁白修长的脖颈,一展翅就飞上云天了。最终,猎艳的他会醒悟:野鸭满塘,天鹅女人却是不可多得!

 

3、做人也不妨学学鸵鸟

不知道为什么近来老涌现出鸵鸟的形象,特别是想象鸵鸟把头插进沙子里的那个片段,想一想自己似乎就是那只鸵鸟,那只常把头插进沙子里躲避危险的鸵鸟。

其实把自己缩起来躲避危险的动物有很多,比如刺猬、乌龟等等很多。鸵鸟的长相估计最难把它和美丽联系到一起,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鸵鸟,而为什么不是其他别的超微漂亮点的小动物呢?大概是因为各自的特质不那么适合吧,刺猬当遇到危险时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根根棘刺就是他的武器,让所侵害的动物有所畏惧,去伤害他的同时往往也会被刺猬的刺伤害倒,所以以至于侵害他的动物有所畏惧,刺猬因此达到防卫的目的。乌龟遇到危险时候,乌龟的龟壳又厚又硬,是小乌龟的最好的“防身武器”,万一遇到危险,它就会把头、四肢和尾巴缩进硬壳中,全身犹如一块石头,他有硬硬的外壳保护。唯有鸵鸟只能是把头藏起来,而他的身体却暴露在外面,自己看不到危险和伤害就以为所有的危机不存在了。

我蛮喜欢相对论的,这个辩证的观点在生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摆在面前的似乎是半死不活的一种状态,让人伤神,说不出自己什么感觉,迷茫程度让人没有方向感。自己有时会呈现出典型的鸵鸟心态,我觉得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遇到一时不知道怎么解决的事总是想逃避一下,想不明白那么咱就先不想,办不明白咱就先不办,做做鸵鸟。

其实关于鸵鸟遇到危险是否真的把头藏进沙子早已有新的说法,认为那根本是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误解。鸵鸟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另外,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消除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闷死的”

暂且不去说是否存在鸵鸟插进沙子的真实性,如今鸵鸟政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明明是在意,却偏偏装着不在意。看见了又假装看不见,听见了又假装听不见。知道自己碰触到它时会心疼,就避免让自己去碰见。一个字:躲。什么事都让自己躲起来。以为这样就能痊愈。伤口会慢慢的好起来。当自己以为自己已经好了,碰见它时,心里还是由余痛。

我怎么是个鸵鸟?是就是吧,我就做个鸵鸟,把头藏起来,任身边雨打风吹,任矛盾焦虑重重,让自己觉得藏进沙子里后就很安全,其实“鸵鸟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逃避,是做人最不提倡的消极做法,可是当自己感到无计可施,当自己觉得早已计穷,觉得自己无力改变,只能去躲进沙子里,去自欺欺人的觉得藏起来自己的头颅就能继续生活,那么我就做做鸵鸟又有何妨呢。我就是鸵鸟了,不怕你们怎么说鸵鸟是懦夫,不怕你们怎么说鸵鸟是无能,不怕你们怎么说鸵鸟是傻瓜,不怕你们怎么说鸵鸟是自欺欺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