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分类: 生活 |
被收容车拉回终点的我,依然有胜利者灿烂的笑容!哈哈!
黎明的成绩4小时08秒,
李嘉的成绩4小时57分08秒,
俺光荣下岗时成绩3小时06分,当然只是25公里。
或许最大的荣誉应授予我们的后勤部长吕蓉,从赛前联络、备战准备、营养供给,到途中加油、终点摄像、赛后接送,都是小女子一马当先。
在终点迎接战友们凯旋!
赛后,文涛亲摆宴席款待众将士,而大家瘫卧在沙发上,发着各自的短信。
我的战靴,它陪伴了我厦门、北京两次马拉松,我相信还会陪伴我踏上第三次第四次马拉松征程的:)右脚上的红色标志就是计时芯片。
虽败犹荣
在终点上了!满脸是笑容!光荣的留了张影!
只可惜不是跑过来的,只可惜没有奖牌和成绩单,但依然有胜利的喜悦和朋友们热情的欢呼与拥抱!
果然没出自己的预料,果然没辜负关怀我的朋友们的希望(他们的关怀是真诚的不要我跑完),最终没能完成全程:
训练不够,本次马拉松由于工作繁忙及十一出去旅游,只做了一周的赛前准备,头天晚上11:00才匆忙休息,而当日5:30就要起床奔赴战场!
前10公里,状态良好。我的计划很实际,以每小时8-10公里的速度跟上绿色领跑气球。
15公里处,成绩1小时43分,计划时间内。
16-17公里时,右腿开始抽筋,比厦门马拉松30公里时抽筋来的要早。
18-20公里,左腿也开始抽筋,放慢速度,缓缓劲儿,坚持!进了两次医疗站,喷药水、抹药膏,好了一会儿,但跑不了多久又不行了。我本以为能像上次那样,坚持一会儿,过了这劲儿就会好些。可问了大夫,说:“一条腿还好,双腿抽筋就够呛了!”
过了22公里时,双腿在抽筋中剧痛!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再坚持也不可能跑完全程了。此时,收容车也开过来,车上的志愿者在叫我:“2324,上来吧。”可我还想坚持,因为体能还没到达极限,因为浑身还有力气,就是腿痛!腿痛!
在一瘸一拐的慢跑和快走中交替,在剧痛和坚持中轮回。收容车上被收容的战友们也关切的呼喊:“2324,上来吧。”“2324,上来吧。”我还在微笑的坚持!我的目标其实并不遥远,我的目标只是25公里。
25公里处,被收容车撵了2公里后,在战友们的欢呼声中上了车。我的马拉松终于在双腿的剧痛中结束了。看了下成绩:3小时06分。
在车上,看着窗外还在坚持奔跑的运动员们,由衷地觉得他们是多么的幸福!
终点的动人景象
在终点,和吕蓉等待着战友们的归来,看一幕幕冲过终点时的场景最是感人:
有跪在地上亲吻大地;有白发老夫妇双双携手跑过;有老外在拿大顶;有爆发最后的力量在冲刺;有高声呐喊;有哭泣……每一个人,每一种心情和表情,每一种各异的胜利和喜悦。为他们欢呼!想象着自己也能这样从正面张开双臂跑过来,像上次那样,接受人们的欢呼……
不同的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体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每个地区的马拉松有其不同的解析。
北京的马拉松令我感觉很是不好。首先,北京政府没有足够的宣传,市民没有足够关注,没能将马拉松做成带动全民热爱体育运动的一项盛事。其次,观战的市民参差不齐,竟然有冷言冷语:“什么马拉松啊,还没我跑得快呢。”比起厦门全民总动员,有组织没组织的男女老幼,热情的为每一位认识或不认识的运动员加油,举市欢腾的景象来相距甚远。
在国外,马拉松更是一种参与和日常的锻炼,参与到马拉松嘉年华里来,让这一天成为一个盛大的、快乐而健康的节日!
仅仅是去年,我还以为马拉松与我的生命遥远而无关,
今天,我愿将马拉松融入我的生活,
明日,希望我的每个朋友都能加入马拉松行列,无论你跑多久,跑多远,
人生就是马拉松,只要我们在努力,只要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