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2008-12-19 19:12:24)
标签:

情感

王漱石

齐白石

关门弟子

三合院

分类: 散文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

          ——王漱石

    王大爷叫王漱石,一九五一年秋季在北京西城跨车胡同拜师于艺术大师齐白石门下,被白石老人收为关门弟子。当时齐白石大师已是九十一岁高龄的老人,而王大爷时年三十三岁,已过而立之年。在齐白石大师的点拨下,王大爷刻苦钻研书画艺术,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大奖;如今老人已是九十岁高龄,并在中国的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说起我们家与王大爷家的关系,还真有些传奇色彩的缘分呢。

    文革前,王大爷的老伴邓士贤阿姨与我的母亲同在一所学校任教,并且是比较要好的同事和朋友。当时我们两家相距较远,且两家的子女也较多,父母的负担较重,双方家庭实际上没有什么来往。文化大革命中,王大爷与邓阿姨同我的父母一样因历史问题受到“造反派”们的冲击,受批判、被抄家,并与一九七零年同时被遣送下乡走“五七”道路。我们家与王大爷家都被下放到吉林市磐石县富太公社东北屯。

    东北屯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时交通很不方便,没有公共汽车;在磐石下火车后,还要乘坐几个小时的矿用小火车,再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东北屯。我们两家到东北屯后,接触开始多了起来。父亲是搞陶绘的,王大爷是搞书法的,共同的爱好使两位老人经常到一起切磋艺术。同时,邓阿姨与母亲以前就比较要好,到农村后两人的来往的机会更多了,关系也就更密切了。在农村期间,我的三弟与王大爷家的老三王石逸还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共度一段难忘的同窗时光。一九七二年,我家与王大爷家被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又同时结束了“五七”道路的生活,从东北屯返回了吉林。当时母亲由于在文革中受到刺激较大,虽然对教育事业十分喜爱,但仍然对三尺讲台充满了伤感;母亲谢绝了邓阿姨的劝说,没有同邓阿姨返回学校,而是同父亲到陶瓷厂当了一名工人。这也是母亲一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从集体户抽回城里,被分配在一家铁路施工企业当工人;因施工单位流动性较大,而且工作比较艰苦;同时当时极左思潮还十分肆虐,父母都有“严重的历史问题”,虽然我早已步入“大龄青年”之列,但仍无姑娘问津。单位的师傅先后给我介绍几个,当我把我的工作、家庭条件和盘托出后,“要求上进”的姑娘们都与我“拜拜”了。邓阿姨听母亲说我还没有“对象”,便热心地答应给我介绍一个。经邓阿姨的牵线搭桥,我终于结束了“凄凄惨惨凄凄”的“光棍”生活,与今天的“夫人”终成眷属,母亲也去了一块心病。

    爱人的一家,从五十年代后期就与王大爷家是邻居,当时他们共同居住在一所三合院内,岳父一家居住的是正房,王大爷一家居住的是东厢房。王大爷举家走“五七”道路期,房子由他家的亲属代管,从农村返城后,王大爷一家又搬回老宅,继续着他们和岳父一家和睦的邻居生活。

    有了媳妇,免不了经常回老丈人家看看;媳妇是邓阿姨介绍的,借看老丈人的机会,我和“夫人”俩也常到王大爷家看看老两口。王大爷与邓阿姨共有四个儿女,其中老大是女儿。当时,全家住在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特别拥挤。后来孩子们逐渐长大了,王大爷家又在老房子旁盖了间偏厦子,居住紧张的状况才有所缓解。王大爷一生中唯一的嗜好和乐趣就是钻研书法;在他的寝室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具,就是堆得象小山一样的书籍、字画和书法界朋友往来的信件等。邓阿姨告诉我,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抄家时抄走了不少字画、书籍,不然的话这间小屋更装不下了。在老两口狭窄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地桌,王大爷每天都要在这张桌子上挥毫泼墨,老人家的许多获奖作品就是在这张一米多长的地桌上创作出来的。每次我到王家与邓阿姨聊起王大爷,邓阿姨总是嗔怪地埋怨说:“你的王大爷除了写字看书,什么也不会干;从我嫁给王家,他就没有帮我干一点家务活儿。”“王大爷可是书法家呀!”我十分尊敬地说。“书法家顶什么用?还不靠我柴米油盐地维持这个家。”虽然是埋怨,但从邓阿姨嗔怪的眼神里我看得出来,她对自己的老伴儿还是充满了自豪和喜悦。聊完王大爷,邓阿姨常常话题一转:“我给你介绍的对象怎么样?”我回答;“挺好。”邓阿姨又说:“你小子就偷着乐去吧,上哪去找这样的好媳妇!我可告诉你,将来你们的日子好过了,可别忘了我这个媒人。”如今我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更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儿子,我从心里感谢邓阿姨,没有这个媒人,可能就没有这份幸福,没准我还打着“光棍”呢。可惜,邓阿姨前几年已经驾鹤西去了,愿邓阿姨的在天之灵安息。

    九十年代初,我岳父家与王大爷家居住的三合院被动迁了,两家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邻居生活,各自搬进了新居;儿女们也结束了大家族的生活模式,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新家。

    三合院不见了,居住条件改善了,但我们与王大爷一家走动相对就比较少了;每当我想起我谈对象的经历,我就想起了古朴的三合院,想起邓阿姨,想起了三合院的邻居们茶余饭后在葡萄架下无拘无束的聊天……

    三合院拆迁后,王大爷同老儿子王石逸住在一起,搬进了一栋七十多平米三室一厅的楼房。搬进新楼后,王大爷自己住一个屋,并且有了自己的书房,老人家读书看报、挥毫泼墨、钻研书法终于有了更舒适的空间。

    几十年来,王大爷除了挥毫泼墨、读书看报外,主要的运动就是以步代车;在市区办事,王大爷从来不坐车,不管多远,老人家都坚持步行。王大爷今年已经是整整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身体依然硬朗、思维依然敏捷,王大爷一生从不吸烟、喝酒也很少,性格开朗豁达,与世无争,我想这也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吧!

    前几天我到王家看望了王大爷,老人家虽然比以前消瘦了许多,但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当与王大爷聊起我的父亲的时候,王大爷深情地说:“你父亲要是活到今天就好了。”我知道,王大爷还在眷恋与父亲在“东北屯”那段蹉跎时光。“王大爷还天天走吗?”我问。王石逸告诉我,走也不象以前走那么远了,每天练字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毕竟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王石逸还告诉我,王大爷非常注重感情,特别是对恩师齐白石老人更是情深义重;他不仅同白石的后人保持着书信往来而且还坚持泼墨齐派风格的字画,他要用这种方式纪念齐白石老人和他的已故的同门师兄弟们。

    从王大爷家出来,天上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望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想:王大爷不就像那雪花吗?洁白、坦荡、无私,与世无争,辛勤耕耘,用笔砚还给人们一个圣洁美丽的世界!

 

 

 

 图一:王漱石老人每天都坚持练字。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图二:谈起恩师齐白石,王漱石老人感慨万千。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图三:我与王漱石老人一起合影,墙上上方的照片是王大爷与邓阿姨结婚时的留影。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图四:老人卧室的墙上装裱着老人的草书录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以下各图:王漱石老人九十大寿期间创作的部分作品。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齐白石的关门弟子---王漱石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远洋壮国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