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议:雾霾与私人恩怨

(2015-03-04 13:03:39)
标签:

雾霾

柴静

私人恩怨

杂谈

分类: 热风冷思
杂议:雾霾与私人恩怨
(图片来自网络)


雾霾与私人恩怨,这两个词本来风马牛,但在中国当下,却相互纠缠。
最近,柴静和她的《苍穹之下》,引发了二者交织的强旋风。

对我而言,《苍穹之下》片时太长,以至看了一半不到,就在孙女“奶奶、奶奶”的娇憨声中中断。
接着,就听见各种声音铺天盖地卷来。
有赞成的,反对的,不屑的,借机挑事的……

一部自费拍的纪录片,竟然有如此的反响,这就多半成功了。
我在各种声音的鼓噪中,以敬佩的心,在一个寂静的夜,终于看完了《苍穹之下》。
我记住了片尾那段词:

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就是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就踏实了。所以回头来看,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想等待,我不满意,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点儿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想起过往一件事:
一所民办高校的八达岭校园,校办公室正在召开一个财务节约开支的会议,校办主任作为主讲人,正侃侃而谈,她的助手向每个与会者发放着各种资料、图表以佐证她的发言。我拿到手的是厚厚的一摞。在会议结束前的那一刻,我憋不住自己,用尽可能婉转的语气,肯定了会议内容准备之充分,也指出,节约,要从此时此刻做起,譬如,发放的材料,纸张背面应该利用。

那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事情的结果是,当夜,就有人怂恿她并与之商谋如何整治我。
一点朴素直率的提醒被扭曲为私人恩怨。
如今,我暂时离开了,留下一个空屋在北京,但他和她依然滞留京城,不时忍受严重雾霾侵扰的时下,不知他有否反省?她是否有悔?

我曾自问当时说的是否不合时宜?我也思考自己的环保意识是否超前?应该说不。
那是一个有关节支的会议;
那时连我的白领侄女都在使用二次用水——她让保姆将洗衣机流淌的水储存起来,用以冲刷厕所。那时侄女的月收入是我的数倍,水费在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侄女说:之所以那么做,只因为北京缺水。

中国人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回不行了,同在苍穹之下,谁也逃脱不了。
为什么还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说“情感之后,理智才能解决问题”,意思是柴静是以情感看问题,没考虑现实的中国——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说白了,当下,在利益面前,在钞票面前,我们应该愿打愿挨,只顾当下,顾不了未来。

持这种观点的人搬出了一个词,很理性,叫做tradeoff,即权衡厉害。但他似乎忘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失业、经济与健康、生命之间,孰轻孰重,在当下,似乎难分伯仲,但把眼光看远一点,看广一点,难道还不清楚吗?

前不久,我狠绝地告诉儿子:别生二胎了,把田田带好就不错了。
我不是不想要个孙子,我担心的是子子孙孙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为了子孙,让我们向柴静那样,做点儿什么吧——每天少用一次车、一年少买一件衣服、去超市自带塑料袋……还有,苍穹之下,同呼吸,共命运,仅仅做好自己已经远远不够,大胆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吧,必要时大声地说不!

个人力量虽小,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地球是每个人生活的家园,自然环保人人有责,但愿柴静带来的这股清风,吹来的是APEC蓝。不久的将来,苍穹之下,我们能呼吸清洁的空气,天亦蓝蓝,水亦清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