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生老病死


标签:
休闲杂谈 |
分类: 一路长歌 |

【许久没上博客,身体不适,人也慵懒,心魔纠缠,努力走出阴影。以此文为此间心路小结】
有位常年滞留在西湖的诗人说:
年过四十
我放下责任
向美作一个交代
算是为灵魂押上韵脚(潘维《苏小小墓前》)
我不是诗人,骨子里缺乏洒脱,当年,中年的我还在打拼,那句老掉了牙的励志语:“莫到老了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一直在鞭笞着我,何况儿子还没成人,我哪里敢放下责任?!
很快,忙碌与疲乏,让我的心与脸都爬上了皱纹。直至55岁退休了,老之已至,我还在扭捏抗拒。记得公交车上第一次遇到让座,我诚惶诚恐,接受的很不好意思,实质是很不甘心很不情愿。但是,岁月不是东山上的月亮,经年累月雕刻的皱纹,怎会缓慢?!
中年要别、人要老,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法则。当体力和精力不再如前,体检报告出现警示,走路常会摔跤,摔倒必有骨折,“喝口凉水都会咯牙”,这时,还有什么话好说?——你老了,服了吧。
服老的过程其实是艰难痛苦的。说不清是从哪个日子开始,总觉得有个阴影在眼前摇晃,有些兴趣突然厌倦,曾经的熟稔渐行渐远,本该侃侃而谈却沉默寡言……莫可名状!我曾染发,乞求美容,也曾花钱,寻求补品,在时间面前,我奔走呼号,奋力挣扎,好在大脑还清醒,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你惧怕什么?你又能拒绝什么?
于是,抛弃了那些化妆品、染发剂,不再吃那些羊胎素、减肥茶,
在时间面前,追求年轻的外表,和追求没有皱纹的心,是多么地荒诞和可笑。
有限的余生,为何要用来与时间作战,与自然抗拒呢?!
真要这么做,那必然是输定了,只能使疲惫的身心越发地身心俱疲。
于是,那位诗人的诗意,在我的心里由不屑变为共鸣,是的,该放下的要放下,比如责任。
莫言说,他只对两种人负责——生他的人和他生的人。
照此套来,我的责任没多少了,生我的父母,已然西去;我生的孩子,已经成人。
我完全可以“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了。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顾城《墓床》)
这意境引领我尽可能抚平心绪的波澜,压缩身躯的欲望,自感有了心归的底蕴。
对那些从美容院买来曲线的“青春崇拜者”,我如今只能轻看了。
对那些在保健品推销会上聚集的白发,我如今只能哀叹是“迷途的羔羊”了。
对不久前面对老矣还在惶恐与不安的自己,我如今打心底里鄙视了。
如今,我会虔诚地告诫自己:放下全部忧思,注入服老的信念,剩下的路,慢慢走,欣赏哈。
年轻与年老,是人生的不同更易状态,心灵的皱纹和身体的皱纹,无法抚平,也没必要去抚平。
那一道道皱纹,是岁月在改善我们的幼稚和无知时留下的纪念。
回头看,我们的生存选择与人生际遇有着诸多遗憾,并不尽善尽美:因浅薄而上当被骗,因争强斗气而自伤自残,因鸡蛋碰石头而徒劳空幻,但它像春华秋实,自然而然。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花香。
生老病死是生命预先编设的程序,不必忐忑,从容向前,一路风景,慢慢走,欣赏吧!
前一篇:田田的生命奏鸣曲(3)
后一篇:田田的生命奏鸣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