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悠悠千古五公祠(原创组图)

标签:
旅游海口五公祠贬谪文化 |
分类: 沿途采撷 |

有人说:在海口思古抒怀,一定要去五公祠。我赞成这种说法。悠悠千古五公祠,饱蘸特殊的贬谪文化墨迹,书写丰富的海南文化底蕴。是今日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是海南文化的摇篮。有一说法,说内地来的官员,大多忌讳去五公祠,生怕沾染了被贬谪的晦气,不知是否属实。即使属实,也属于另当别论。看来还是“无官一身轻”的好,可以洒脱,没那么多讲究。
盛唐之前,孤悬海外的海南,基本处于蛮荒境况。从唐宋起,文明开始萌芽,但少有土生土长,更多的是由大陆南倾植入。起到这种文明南移重要作用的人,正是那些被皇室贬斥、在政治倾扎中失势的人。这些人都非普通人。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于是,这些高官的流放,给海南注入了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地将中原文化输入到海岛。难得的是,岛上的黎民百姓慧眼识金,一下子就将他们接纳了下来。不仅如此,黎民百姓们还为他们建造了祠堂,世世代代不忘他们对本地文明的奉献。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叫“一好要两好”。五公与海南人之间的友情真是这句话的印证,试想,外来户和当地人之间的缘分,缺少了任何一方向善的努力,那友情就绝无诞生、维系的可能。
走进“海南第一楼”,在五公牌位那里,有这样的楹联:
海南人憨厚好客、宽怀大气的性格,在这幅楹联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定是大海的历练和熏陶,他们对那些气节高、学识广、有才干、敢作为,而又暂时失利失势的人,不势利、不歧视、不人云亦云、不投石下井,伸出热情的双手,将他们一下子揽入自己的怀抱,大呼:缘分啊缘分!今天想来,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
得让五公隆重登场了。他们是:唐朝唐文帝、唐武帝两朝宰相李德裕;其他四位分别是宋朝宋高宗时宰相李刚、赵鼎,副宰相李光,以及枢密院编修官胡铨。
五公在海南留居的时间长短不一,表现也不尽相同。
李德裕被海南人的热情所打动,就地著书立说,扬善嫉恶,受人敬仰;
李刚登岛刚三天,戏剧性地接旨赦免,随后返回大陆。用稍许势利点的眼光看,他对此地没有一点贡献;
赵鼎登岛后一直处在秦桧穷追猛打与疾病饥饿中,后绝食自尽,用数十年前流行语来说:是自绝于D和人民;
李光和胡铨倒是在岛上居住时间较长,平心静气地体验了海岛的生活,大力推进儒学教育,确实有贡献。
但海南人就是憨厚可爱,他们不去论资排辈,不分贡献大小,不追究你是要死要活,只要你登岛来了,是名相名臣也好,是公敌叛逆也罢;长期居住要记住,短时歇脚也记上,统统认账买单,修祠建庙纪念。
从宋朝开始,特别是自从另一个大人物苏东坡来了以后,海南人就一直没有停止这种修建。特别是从明朝万历年间起,更是开始了大张旗鼓地修建。他们以苏东坡歇脚借寓的金粟庵(今五公祠内)遗迹为主,在其周围不断增建、重修,行成了这组熠熠生辉的古建筑群,人称“圣祠叠彩”,是海口老八景之一。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不多说了,上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