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沙漠(原创组图)

标签:
摄影河北怀来天漠旅游 |
分类: 沿途采撷 |
到了该和天漠说再见的时候,天边,出现了火烧云,那是天漠晚霞送给我们的最后一道视觉盛宴。
大家欢呼雀跃,争相拍摄——那时,真有点搞不清了:是老顽童们太活泼可爱,还是大自然是众人返璞归真的乐园?!
大家欢呼雀跃,争相拍摄——那时,真有点搞不清了:是老顽童们太活泼可爱,还是大自然是众人返璞归真的乐园?!
第一次走进沙漠
沿途,蓝天白云,奇妙变幻,心也随之渐渐爽快。老天爷很眷顾老青年,给了我们很理想的天气。看来,人文再怎么沉重,自然总会缓释。
车上,三位女生在抓紧化妆。我接过彤彤的相机,换上自己的广角镜头,这样,相机罢工的事也随着彤彤的慷慨援助而化解。能不罢工吗?在龙泉寺的那个上午,对着8、9点钟的太阳,始终开着“即时取景”,毫不怜惜地虐待使用……
当天漠的路牌终于由远及近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发现,一辆挖土车横档在路口,三个穿迷你服的小伙子,正在路边甩起大锹挖坑竖牌,牌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天漠内部整修,暂不对外开放”。阿咚老师下车交涉,听不见他和他们说了什么,只看见小伙子们继续甩大锹,那一锹锹地甩动,将车上人的希望一点点地破灭。难道此行真的就这么戛然而止?
随后,看见阿咚在打电话;之后,一辆小车开了过来;再之后,小车带着我们的大车拐弯抹角,峰回路转,从另一条道开进了天漠。下车了,没问阿咚老师用了什么办法。不用问,走南闯北的知青,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坎没跨过?!当然,也得感谢那辆开路的小车,让我们“未成曲调先有情”,人还没进天漠,就感受到大漠大度融通的风景。
那个下午的三点多种,太阳西斜,一片沙漠横隔在我们面前,突兀隆起的大沙丘,高约30多米,绵延起伏,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灿灿,酷似匍匐的金龙,见首不见尾,甚是壮观。
第一次走进沙漠,新鲜与好奇交集,一边用纱巾小心地保护着相机(这可是彤彤的相机),一边在沙丘上随意摸爬滚打,头顶行云脚踩流沙,一种奇妙的感觉令人忘却了凡尘。一鼓作气爬上沙丘,看到了更奇特的一幕:极目远眺,清晰可见的边界线出现了——农田、果园、草地,与群山、戈壁、沙滩混合在一起,绿色、黄色和黛色、紫色,承托着蓝天白云,美丽至极,让人难以置信这是大自然形成的彩色画面,不禁感叹,瑰丽天漠,自然杰作。
沙漠的气候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瞬间就狂风骤起,风起沙舞。风沙吹来,让人睁不开眼,甚至寸步难行。狂风过后,沙漠复归宁静,原先乱七八糟的脚印,即刻变成一道道波纹,就像海浪冲刷过的海滩,去除了杂质,裸现出沙韵。莫道狂风遮蔽日
吹尽黄沙始见金——沙漠又变得温柔可亲了,敞开胸怀接纳着我们。那时,不忍心去践踏,就地卧倒,赶紧拍照。感谢天漠,在我们逗留的短短时间里,毫不吝啬地给了我们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体验。
天漠,没有大沙漠的一望无边,缺少了点浩瀚无垠的魅力,但却以小见大,足以让人领略沙海的美与惑。晴空下的沙子魅惑而又纯净,与之亲密接触,体味的是天漠带给我们的简静和宽广,享受的是返老还童的轻松和无忧,还有,发自心底的是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
关于天漠形成的原因,人们一直求而不解。就其成因,已出现多种版本,诸如电磁成因说,风沙成形说,风化成因说,就地起沙说等等。自然之谜,有待后人和科学家去揭晓,我等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到了该和天漠说再见的时候,天边,骤然出现了火烧云,那是天漠晚霞送给我们的最后一道视觉盛宴(见本文最后一图),大家欢呼雀跃,争相拍摄——那时,真有点搞不清了:是老顽童们太活泼可爱,还是大自然是众人返璞归真的乐园?!我想,两者都是有的,互为因果吧!
前一篇:景山风雨真国色(原创组图)
后一篇:石头城里石文化(原创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