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殇的日子——1937.12.13(组图)

标签:
南京日军侵略大屠杀12.13 |
分类: 沿途采撷 |
6号那天,清晨,背包,走进了“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没有惊动“司机”,独自乘公交——40路至三山街,转7路至茶南。
这个地方,来过一次,那次是周末,人很多很拥挤,只是匆匆而过。这次,是有备而来,带足了水,充好了电。因为,再过几天,那个让国人没齿难忘的纪念日——12.13就到了。
个人的这次行动,与南京今年的高调悼念活动无关,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计划于本月12至13日访华无关。
当然野田访华选择在12.13所释放的信号,值得关注。
我想,每一个人,不分国籍,不论性别年龄,只要有良知,走进纪念馆,都会以无比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以颤抖的手抚摩30万亡灵的冤魂,以赤子之心拍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这就是“走进去”的意义,它会使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和精神的崛起!
在纪念馆内,有一处“冥思堂”,照壁上有几句话:
补记附注:《江东门纪念馆建筑寓意》
1、纪念馆造型寓意:纪念馆的整块地形,是一个狭长的刀把形。何镜堂先生介绍,这种“断刀”的造型,寓意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同时也寄予和平的希望。如从空中俯瞰,整个纪念馆又如一叶扁舟,寓意和平之舟。
2、纪念馆建筑的外立面,特意挑选了来自福建的黑石,体现出凝重的质感。纪念馆内的地面采用了碎石,寸草不生的地面体现了大屠杀的残酷。另外,参观者在碎石上面行走,发出的沙沙声,能够营造凄惨的氛围,给观者带来震撼。
3、纪念馆水面的利用,哀悼墙前的水面,可引发观者的宁静和肃穆;在和平公园里面,100多米长的水面设计,则是舒缓参观者的心理,让参观者从万人坑的强烈震撼中逐步平静下来,进入和平公园。
4、和平公园利用堆土和绿植,将外面南侧和西侧的车流做了隔档,营造了宁静平和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寓意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憧憬。
纪念馆外面,沿街有一组雕塑,一幅幅撼人心魄。这位妇女手抱着被残害的孩子,向天哭诉
在灾难面前,手无寸铁的他本能地伸出双手,以期逃难
走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只颤抖的手,伸向苍天……里面就是骇人听闻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
酷似十字架的标志碑,上书“1937.12.13——1938.1”,黑色的阿拉伯数字,铭刻着大惨案发生的时间
右图:残酷的历史;左图:和平大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