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室教学】(1)光影后期:《“看不见的时空”后期制作流程》

标签:
高布衣老师后期制作教学 |
分类: 光影笔记 |
后期有术,但也有限。前期决定了图片的基本艺术内涵;
后期有用,但也要用的恰到好处,不能乱用,要讲艺讲德。
作为纪实摄影,不可乱加乱减,以假乱真;
作为创意摄影,应发挥主观想象,将艺术内涵拓展到极致。
南京摄影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个亮室。亮室的领导人、人称高版或高校长的就是高布衣老师。老师的摄影有目共睹,曾被评为“数码摄影”全国十佳之首。我有幸在亮室跟高老师断断续续学习了一段时间。日前见到老师在西祠/摄影/亮室版发表的《“看不见的舟山-时空”后期制作流程》,本想囊中私藏,但考虑到很多博友也许同样感兴趣,便转发在这里。
关于摄影的后期处理,历来存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过去胶片时代的摄影也有后期,叫做“暗房”;今天到了数码时代,没了暗房,但不能没有后期。理由很简单:1、前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需要后期加工处理;2、数码成像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后期,事实上傻瓜机在拍摄时,相机本身就在机内做了后期处理和加工,而傻瓜机所做的处理和加工当然不能满足摄影者艺术表达的主观需要;3、色调是当代摄影重要的表达语言,胶片时代限制了这一语言的发挥,而数码后期则为我们提供了游刃有余的表达手段。
当然,后期有术,但也有限,“前期是谱曲,后期是演奏”,前期毕竟决定了图片的基本内涵,前后期的作用如果用一个比例来表达,大约是7:3,后期只能占到一小半;同时,后期有用,但也要用的恰到好处,不能乱用,要有艺有德。作为纪实摄影,不可乱加乱减,以假乱真;作为创意摄影,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后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前期的艺术内涵拓展到极致。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亮室便应运而生。一段关于她的名言渐渐流传开来:“始于暗房,止于亮室。当摄影离开暗房后,江胡乱了,色彩变得风骚了,光影开始狂欢,只见adobe和cmos夜夜笙歌……。亮室是推崇并制造极致影像的沙龙,并作为《数码摄影》杂志江苏暸望哨,以严肃的态度关注飘过的每一幅图片。”
另一段关于她的领导人的评价也在我们中间传诵开来:“当今的摄影界,远的不说,至少在西祠或来过西祠的,有这种能力的人,有,但不多,能够公布谜底的,有,但仅此一人。”是的,在亮室学习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摄影,不仅仅是后期,还包括做人。高布衣老师的作品自不用多言,其人品也如同他的名字: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一直感人的是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毫无保留地教导着我们,带领着我们蹒跚前行。
说来惭愧,我不算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我用一点所谓的理由来缓和自己:我在最关键的学习时间——五月脚踝扭伤,老师的宝贵课程落下很多……但我还是捧着老师的佳作和他无私奉献的谜底,轻轻地走近,悄悄地离开,走近时,是满怀着敬意,离开时,是宁静的心境。
附:《“看不见的舟山-时空”后期制作流程》
作者:高布衣
实拍图:三张片子,海片为舟山实拍,怀表为在家拍摄。

11、

12、

13、

注:但愿这些从西祠转过来的图片在新浪能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