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道文笔峰(图)

标签:
旅游文笔峰道家老子慈航观音简木易 |
分类: 沿途采撷 |
君妹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仙人挑着一担仙土准备送到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路过定安的时候,看到这里山好水好人也好,便停下来歇歇脚、饮酒赏景,一筐土放在自己的脚下,另一筐土放在旧州,不知不觉仙人就喝醉睡着了,这一睡就睡了很久很久,仙人便化成了仙人石,两担土变成了两座山,一座就是现在的文笔峰。文笔峰上留下很多仙迹:仙人洞、仙人大脚印、仙人手掌、仙人酒杯、仙人石、娘子房……
在憧憬了多年以后,我终于带着好奇踏上了这块神秘之地。我们从海口出发,经过半小时车程,从居丁路口下东线高速,再北行3公里,就到了文笔峰。这里山不高,但景象很特别。顾不上寻觅君妹描述的一一仙迹,倒是被道教文化及其建筑给深深吸引了。我们虽然不是宗教信徒,但历来尊佛敬道,因为那里有着传统文化的深藏厚养,值得虚心探究和汲取。
从山下看峰顶,有两块巨石酷似开着口的玉蟾,相传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在此归隐升仙
以南宋风格为基调的仿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文笔峰的峰峦周围
从南坡上山,一路看到以玉蟾宫为主体的诸神之殿,它们以山体自然走势为中轴线,以峰顶巨石为背景依托,以园林艺术为点缀,状似一把太师椅,喻为“四平八稳”
走此牌坊,需按命理“金木水火土”各进其门,中门为“土”,左右各为“水、金”“火、木”,为何要如此排序?原来其中包含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事实上是可以随便进的,道家讲的是:不知者不为罪,顺其自然,这让人很是欣赏!
喜欢它的飞檐、重檐,给人轻灵飘逸,天上宫阙的意象
文化,是它们相通相溶的基点,养生,是它们的共同追求
文笔峰东侧的“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恢宏大气,内殿供奉着六十甲子的神像
道家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其构成因素看,堪为集中国传统音乐之大成
宏大的观音殿。道家认为:观音菩萨是慈航的化身,慈航就是观音,
道教敬慈航,佛教敬观音.所以观音是佛教里的菩萨,但也是道教的神仙
北方已经大雪纷飞,这里还是花团锦簇,山上盛开着扶桑花、黄婵、蝎尾蕉……
老子的无为、贵柔、尚雌、崇阴、主静等思想,在道家这里成了自我原则和宗教精神,
并在建筑与雕刻里无所不在地体现着
两个“宗”字书法不同,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寓意着阴阳相合、刚柔并济的道家思想
历史总是凸显那些特立独行的大人物,
殊不知广袤无垠的山野之中,高深的哲学可以被质朴的心灵轻松消解。
伫立沉思,谁说海岛是文化的沙漠?还想跟君妹说:
我终于亲眼看到了在陆之南、岛之北的广袤土地上静静呼吸的这一片文化绿洲……
2009年11月2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