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价需求分房家简木易 |
分类: 一路长歌 |

这个城市很小,居住的小区也不是很大。想卖房子的消息一传出去,打电话询问的,要来看房的,几乎不断。平静的生活立刻不再平静,内心里更有种复杂的思绪在搅拌。终于,我跟老卓说:这房子我不想卖了!语调很低,却说的清脆有声。老卓一震,拿两眼看我,眼神由疑惑到无奈,最终没出声。他懂了我的意思。他真懂了我的意思?
从北京回来后我一直在做整理。整理衣物、书籍,整理过去的岁月、心情。哪些带走,哪些丢弃,需要明确。件件样样都好确定,唯独这房子!
这房子来之不易。
自92年登岛,我们先后搬了七次家。先住招待所,再住公寓楼,后来才等到单位分房。虽然一路走高,越搬越好,但搬家的过程历历在目,辛苦心累犹如在昨。这所我们称作“701”的房子,差点就没分到手。有人说我们分过房了,不该再分。但有几个平米的差距,没达到住房标准,让当权者无话可说。那人再生一计,说老卓主持的集团公司有的是房,自己去解决。这招不善,不逊于今日上海滩上的“钓鱼执法”。老卓若照此炮制,那后来就不是“十大罪状”了……
新房子可以不要,但这口气难咽。职场上并非忍气吞声就万事大吉。有人仗势欺人,但大多是欺软怕硬。我倚仗着那人的夫人是我称为大姐的要好同事,就两手空拳地去他家论理。我得理不让:老卓不偷不抢,不嫖不赌,为什么不按政策分房?那人语塞,最后同意分给,但不是分给老卓,是分给我,说“集团公司的人一律不参与分房”,显然诡辩。他知道,在200多人打分排名中,老卓名列前茅,而我却在十名之外,嘿嘿,官大一级就这么小心眼制人。那是1998年的夏季,我刚做了一次肿瘤切除手术,身体还没康复,心里又添一堵。
但凡得来不易之物,人会格外地珍惜。701,是怎么看怎么中意的。地处南海大道闹中幽静的龙脊宝地,小区名副其实花园式建筑格局。室内按照港台时尚布局,过了十年,今天看依然不显落伍。虽然楼层偏高,没电梯,却可以天天进行“爬山”运动。根据最新研究,“金三银四”已经不时兴了,最好的楼层是六七层,不高不矮,高了地气不足,低了光线不亮。呵呵,这是另话。最舍不下的是我在701花费心血做的装修,用心选的鹰牌地砖,当年的名牌,摩擦了十年,现今依然光洁如新;用心做的书房设计,成排齐墙高的书柜满载着我们四方收集的大小书砖;还有为属牛的儿子设计的以“牛”为主题的卧室……那次装修,是平生最用心的一次(去年北京房子装修远比不上)。
房子不仅是用水泥墙砖砌成的固体,也是融入了家人情感、生活细节、过往经历的时空见证。它不是一个空壳,而是装有实际内涵的“家”的外延。房子与家,是形式与内容的互为表里的关系,是瓶子与酒的融合依赖。房子住得久了,就会有旧景不时重现,有随形如影的记忆在不时召唤。这种时候,已经无法分辨内心不愿离弃的是房子还是家。中国人在哪都要有自己的房子,因为中国人爱家,爱自己的家,唯有房子,是能盛家的、盛得下家的地方。房价上涨,本身说明中国人对房子的需求没法抑制,除非政府和有关方面加大供给。
读王安忆的散文,有篇关于顾城的,透露了当年为了住房,顾城如何奔波劳苦,看了让人心酸直要落泪。在上海,顾城与妻子“生活在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那里的空气使顾城感到窒息,天空被楼房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环生,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后来顾城去了欧洲,美洲,直至到了那个小岛。走来走去,也没能离开房子的困惑。假如顾城有房,也许他不用离开上海,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但历史不能假如,人生无法改写。
舍不得701,还有一种不想言说的东西想留给儿子。那就是“祸福互伏依”的人生哲理。那位权倾一时的人,因屡犯众怒而失道寡助,最终得到了报应。在苟活残喘中,该良心发现、会反思反省过去的不仁不义了吧?回过头来看,倒是希望他恶人做绝——当年坚持不给我们分房,那我们后来还会多得一套房呢,这又是另话,不说也罢。
当然,时过境迁之后,心境平和了,倒并不欣赏自己当年的气盛,有燃烧的材料,就来一把火,其实,那是什么样的燃烧材料又是为了什么而燃烧啊!不就是大一些的房吗?!不争又怎样!争到了又怎样!一时的得失胜败而已。
如今与房子有了贴肤之感,这又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