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的哥mba经济管理简木易 |
分类: 热风冷思 |

二年前,网上流传一位微软高管的博文,说的是一位的哥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MBA理论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独有偶,最近又出现一例类似的故事,只是这次故事的主人翁不是精明的上海的哥,而是豪爽的东北的哥。当然,讲故事的人也不再是白领高管,而是一位叫谭皓的媒体记者。
二年前,就有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事吗?的哥能用MBA理论指导开车?进而有人断定这是讲故事人的瞎编乱造,目的只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或赚些点击率。也是,微软高管的那篇文章发表以后,当天点击1万多。但是,生性大大咧咧的东北的哥却没这么些疑惑,他很简单,不善怀疑,决心老老实实向人家上海的哥学习,结果学会了精明,学出了效果,获得了开车的高收益、高回报。这回,人们还怀疑吗?!
其实,仔细分析的哥运用的MBA理论,不外乎就这么简单:
第一,按付出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上海的哥严格到以小时为单位去核算开车成本,而沈阳的哥却更进一步,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去计算,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和你说话这1分钟,我车就消耗掉0.38元。”这是沈阳的哥唐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算起的“小账”。成本清楚了,营利点也就了然在胸,“有了这个底,拉一个活是不是赚钱,一天能赚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第二,按效率选择最佳行车路线。我们出门打的,谁不希望师傅选近道走短路呢!但人家的哥有时却宁可绕远道,再由自己出那份绕道的钱。为何?因为最近的道往往也最堵,而堵车付出的成本对谁都没好处。所以,的哥总是一边跟顾客讲清楚,一边在心中暗暗窃喜:我出钱绕道,表面上吃了亏,事实上花了小钱赚回了更多的时间,这叫做“吃小亏占大便宜”。
第三,按表象选择最有价值的优质顾客。的哥在商言商,很清楚拉优质乘客就能多挣钱。在此之前,我们乘客可能谁都没想到,你往路边一站,着急的等车过来,可人家的哥大老远的就在审视你了,他盯着你的衣着打扮甚至你随身携带的物品,判断着你要去哪、会走什么样的路线,然后决定拉不拉你。“举个例子,背书包女孩和拎公文包的中年人,你拉谁?”人家师傅就会选择拉那个女孩。因为女孩像是大学生,目的地应该是个大学,道远车少好走。“那个中年人,不是在市中心哪个写字楼,就是在三好街(闹市),全是堵车的道。”怎么样,够精的吧。
的哥巧用MBA理论的故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一是生活中充满了经济学,那些貌似高深的理论原本就是从实际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
二是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从核算开始,巧用经济管理理论,用与不用结果大不一样,正如东北的哥说的,他开车11年了,一直不知道算账开车,糊里糊涂,这两年学会算账了,才恍然大悟。
三是“行行出状元”,不同职业之间本无贵贱高低之分。白领、灰领和蓝领,要做好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都需要动脑筋。随着社会的进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不清,任何职业都有着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的空间。
四是要善于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善于借他山之石。这是东北的哥给我们的启示。他在人们还在研究探讨上海的哥是否真有其人其事的惊疑讶异声中,却简单效仿上海的哥,进行了动态成本核算,“在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优。现在每天的利润几乎翻了一番。”——大道至简,简单的人有福了!
五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理论?这个问题很有趣,留待下一篇再说吧!
相关链接:网友热捧的哥MBA理论
前一篇:刘梦溪:文化经典不可不读
后一篇:漫话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