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白洋淀廊棚芦苇荷花午后黄昏简木易旅游 |
分类: 沿途采撷 |
白洋淀给我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梦中的白洋淀就是这个样子:天蓝水清、苇绿荷红,还有鸭子飞鸟。我想象中该有的都有了,不但有而且更加典型。也许早晨起得太早,也许三小时旅途难免颠簸,也许顾虑北方的水乡湿地怎能和咱江南家乡比?但在见到白洋淀之后,所有的疲累和心里的担忧都一下子烟消云散。我和同伴们登上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的游船,像一尾快乐的鱼轻松自在地游进了芦苇荡。
偌大的湖面,深深的苇丛,清澈的湖水,时不时见到的野鸭鱼虾,还有盘绕在我们头顶那不知名的飞鸟……清新秀丽的白洋淀,好一幅自然美图画。导游不失时机地指着对面开过来的一艘满载游客的游船,领着我们冲他们齐声喊:“傻了吧……”!嘿嘿,包括我们自己:谁不是傻了也!
如果说白洋淀是幅美丽的画卷,那么“白洋淀文化苑”便是画卷上最抢眼夺目的浓墨重彩,恰似一顶漂亮的王冠上镶嵌的瑰丽明珠。走进她,就能感受到她的宁静幽雅、她的独具风情。668种名贵荷花,虽然还没到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的盛开时节,但处处可见“小荷已露尖尖角”,足见“世界名荷园”的名不虚传……
午后的白洋淀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滴打落在我们头上、身上,大家不管不顾,依然兴致不减,沿着人工搭建的水上走廊,在湖面上信步游走。有些走廊是带有廊棚的,那种用苇杆编制的顶棚,造就了水上有顶的过道。就在那廊棚下漫步的那时,我突然希冀时光定格,希冀在廊棚里摆一处茶摊,我们悠闲地坐在廊棚里,雨天淋不着,晴天晒不着,只让湖风吹着,剥着菱角,嚼着莲子,喝一杯午后荷叶茶,忘却了红尘,远离着俗事,就地来个“莲花合掌”……
荷花大观园里的“孙犁纪念馆”是别有洞天。徜徉在这里,使人想起历代赏荷颂荷的名人雅士以及他们的名篇佳句: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南宋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历史上最爱荷花的皇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写下的《子夜夏歌》:“江南莲花开,红花映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复异”;还有近代的朱自清、张大千、李苦禅……以及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诞生与辉煌,那“人如碧玉洁,文如荷风清”的文人气节,令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感染和震撼。
黄昏降临,游人渐渐稀少,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浅浅的湖泊,离开了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上岸往住处走去。其他同伴原路返回,唯有我和阿丽另辟蹊径,不经意中发现了一条深深延展的小道,道边挺立着成排的柳树,像站立的两队士兵,微风轻拂,枝条飘动,似乎是士兵们在向我们招手致意……好一个幽静的“东堤烟柳”,我和阿丽在惊呆数秒后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
黄昏里的白洋淀像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向世人诉说着人文历史的沧桑和久远。一天的喧嚣和人群消失之后,白洋淀才真正属于自己。静悄悄的黄昏,鸟归巢,鱼潜底,蛙息鼓,蝉哑声,连湖水都不动声色,我喜欢这样冷寂的景致!在这样的黄昏,我和阿丽缓缓漫步,从容倾倒着心中悲欢哀乐的故事,心情平和的甚至是有些堕落了——快乐而又慵懒的堕落,简单而又有些淡远的堕落……
【附记:第二天我们去了小兵张嘎村,雁翎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