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商印象

(2007-09-22 20:10:26)
标签:

感悟随笔

浙商

简木易

分类: 热风冷思

                 本文在《御风》首页转发,感谢“黄昏”推荐

浙商印象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文章。暑期浙江行,浙商给我的印象一直在脑子里回旋,经过一番理性梳理,从开始的具体、杂乱,而逐渐变得简单、清晰。

 

众所周知,古有晋商、徽商,今有新浙商。时下,浙商已成为创造财富的代名词。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或者说,哪里有浙商,哪里就有市场。浙商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风格,灵敏的经商嗅觉,殷实的身家底蕴,成了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制造商”。他们的崛起,使人们不再感叹“中国的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他们的发展,堪称中国现代民族企业的一个骄傲。这一切,绝不仅仅因为浙商在全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而是因为他们实力最强,影响最大。概括起来,浙商给我的突出印象有三点:

 

印象一:他们不怕困难。有人说,浙商是天生的企业家。“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就是做鞋子、弹棉花也要自己当老板,自己承担创业的风险。“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是很多浙商发迹前所走过的路。就说吉利总裁李书福,20年前创业时,几经磨难,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只有5000元钱,因为开不了工资,工人走了,一起打拼的哥们也离开了,剩下一个表哥。为了劝说这个表哥不要离开自己,他骑着摩托前往表哥家,结果一不小心掉进了田塘。当他出现在表哥面前时,表哥几乎认不出这个浑身是泥的泥人是谁。表哥被深深打动了,不顾家人的反对,二年没拿过一分钱工资,毅然决然地毫无怨言地跟着李书福做到了今天。这是众多浙商的创业缩影。浙商就是这样一步步打出了自己的天下。

 

 印象二:他们抱团仗义。在北京、在全国乃至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名的浙商会馆,那是他们抱团的组织载体。我曾经参加过北京浙商商会的聚会。那是今年年初,会上,没有繁文絮节,没有空谈客套,没有花天酒地,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探讨07年市场发展走势。会上,请了北京大学刘伟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引发大家纵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可见,抱团是为了务实,在务实中紧紧抱团。暑期去浙江,听说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在温州,说话最管用的不是市长,而是商会会长。地方官员,包括省委书记、省长谈起温州商会,都会眼睛发亮。由于浙商价值地位的提升,以及各地政府对这种商业价值的期盼,使商会的影响力大为提升,反过来这种力量又增加了商会在与政府谈判中的砝码。这种良性的博弈最终使得浙商的力量更为强大。

 

曾经是大学教授的南京义乌小商品市场总经理张国安坦言,浙商在外的发展与强大,离不开浙江人特有的一个“生存链”——同乡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抱团抗击风险精神。同时,“草根”浙商就因为抱成团,才成为当今商海的“巨人”。 

 

浙江商会主要承担了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管理等六方面的任务。尤其在企业的诚信方面,商会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在浙江,如果哪个企业弄虚作假、不讲信用,一经商会公布,这家企业就很难在当地发展下去。会员企业有事就找商会商量,商会确实成了会员的“娘家”。浙商获得成功其中一项重要成果是人际网络和销售网络,在中国,甚至在海外,只要有浙江人的地方就会形成类似军队“班排连营团师军”的完整建制。有实力的大老板就成为投资者,在当地建立一个浙江或温州商城;实力较弱的老板就当摊主或堂主;没有本钱的就当伙计、看铺子、守摊位。总之,每个人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印象三:他们具有民族气节。浙商显著的特点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据说,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的浙商,在创业初期,几乎都没有靠山,没有资金,全靠自己一双手。如今看起来身价显赫的老板、总裁,草根版MBA,当年都曾经是皮鞋匠、挑货郎,起点虽低,但就凭吃苦、务实而成就了一番事业。再拿吉利来说,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在国内几大汽车巨头自主研发无所作为时,“穷孩子”长大的吉利,却异军突起,不惧“奚落”、“嘲笑”甚至“打击”,扛起了民族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大旗,在车型和关键部件开发上获得了世界公认的业绩。使得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一跃而进入中国500强,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成为四冠“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并进入百强获奖企业前十名!

 

反观当下,我们时常听到某某大企业被外资收购了,或某某大企业又与外资“联姻”了。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以一汽、二汽、上汽为代表的中国国有汽车企业,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与外国巨头“联姻”的道路。于是,各种品牌的外国车,通过“中国造”挤满了大街小巷,中国几乎成了世界轿车的停车场。面对国内主流汽车的边缘化,我们不禁要问:靠合资能成就中国的强国梦吗?

 

相比之下,我不能不感动于浙商给我的印象,我也思考过浙商印象的意义。浙商的实践证明,创业、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像小学生学描红、练造句、写短文一样刻苦锻炼基本功,只有先简单,后复杂,先学走路,后学跑步,才能掌握商界创业的“话语权”和创新的主动权。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如浙商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浙商一样的脊梁,这就是浙商印象对整个民族企业界的意义。

 

18世纪以来,中国人发愤图强,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创立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他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读他们的传记,让人荡气回肠。如今,我们从浙商身上,欣喜地看到了当年赫赫有名的打败杜邦公司的世界猪鬃大王谷耕虞;看到了闻名中外的火柴大王刘鸿生;看到了“洋灰”大王周学熙;还看到了创办了超越西方的名牌产品“三宝漆”的陈调甫……虽然我们看到的还只是数得过来的寥寥无几,但是,有了领头军,自有后来人。中华民族的复兴自强,我们从浙商身上看到了希望。

 

                                2007-9-21于简易居

                  浙商印象 

               浙商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