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力挺上海人,上海人领情了吗?

标签:
史喜红上海人红枣沪语售货员周立波杂谈 |
http://s9/middle/4b02b099g733920d24698&690
最近没事,同事推荐看看上海人周立波的小品轻松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
周立波的小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两肋插刀,力挺上海人,小品中例举了很多上海人的丰功伟绩。
这迎合了大部分上海人因被全国人民看不起而产生的心理需求。
2.能够很恰当地把握和捕捉社会热点事件,并在小品中以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满足了时下青年人的口味。
3.经常谈起儿时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感慨和怀念又激起了已经步入中老年人群的共同唏嘘。
4.时不时地评论一些墙头标语中的错误和笑话,又不失时机地点评一下时下政策上的弊端和失误,而这又符合了当代“愤青”们的心理要求。
周立波小品的话题顺序,都是用心良苦地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调侃顺序天衣无缝。
经过小品的传播,周立波口中的上海人是这样的:谈吐文雅,举止有礼,处世有节,识大体,又顾大局,略带些小资情调。
有网友是这样评论周立波小品的:自从周立波火了,上海才算复苏了,上海人民才算扬眉吐气了。但这样的扬眉吐气只是上海滩上自己人朝着自己人吐,还没到可以真正在全国人民面前昂首挺胸的地步。。。。。。
看到这里,本人就在想:一个好端端的上海人,如果本身没有什么让人歧视厌恶的陋习诟病,有什么必要非要做一些扬眉吐气的事呢?还运用了名人名嘴特地苦心孤诣来为上海人正名呢?
上海人再怎么扬眉吐气,上海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骨子里总是缺乏一点大家风范,精明之中透着一点酸气,诙谐之中夹着一点泪水,豪迈之中掖着一些虚伪,一些莫名其妙的自我优越感也让人哭笑不得。
正值此时,周立波应声而出,他的小品在为上海人打气加油,在力挺上海人,也无可厚非。可现实中的上海人真的转变了吗?力挺上海人的小品真的能从骨子里改变上海人的陈风陋习吗?上海人领情了吗?
答案是:现实中的上海人并不领情。
上海人这种从骨子里就带着的精明小气、斤斤计较、爱占便宜怕吃亏、给佛烧香也要藏半截、热情之中假客气、礼貌之中透着势力眼,这些种种的上海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
下例的亲身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觉得立波力挺上海人是多么的无奈和苍白,现实中的上海人并没有因为立波的力挺,而收敛或改变一下上海人的陋劣习惯。
一天带着快二岁小孩去南京路,路过上海第一医药店边上的南货店,信步进去,里面的小包食品,种类各异,精致美观,令人目不暇接。
当我们走到卖红枣的干货柜处,突然只听对面的女售货员声嘶力竭地对我们抱着的小孩大喝一声:噢哟,小宁(沪语:小孩之意)哪能(沪语:怎么之意)随便吃人家的红枣?堵宁(沪语:大人之意)哪能管也不管?说着就伸手过来要从小孩嘴里抠那个小红枣。
原来,二岁大的孩子,看见柜台上那么多光鲜红艳的大红枣,就乘大人不注意,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自己抓了一个放进嘴里玩。
我们大人听到售货员对自己孩子喝斥,又看见售货员准备要抠小孩嘴里的红枣,看着天真无知、惊恐万分的孩子,我就想:我们大人、小孩就算全都有错,为了一棵小红枣,何必这么尖酸刻薄对待他人呢?对着小孩又叫又抠的,当时那种情景,小孩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嘴里叫着妈妈抱。。。。。。心里一阵酸楚。。。。。。一个红枣啊,售货员居然敬业到这种程度。
我真想说对上海人说:为了这个红枣,你要不解气,干脆你去把我们祖坟也抠了吧。
于是,我断声呵止:小孩嘛知道什么呀,看着好看就抓,抓完了就放嘴里,小孩天性嘛,抠什么抠呀,再说吃一个就吃了,哇哇的叫什么呀?
售货员:什么呀,我这个红枣是新疆来的啊,一斤你知道多少钱?要50元啊,50元的东西,你来吃一个,他来吃一个我们生意怎么做呀,你要我们去喝西北风啊。。。。。。
我们大人一听50元一斤的红枣,的确不便宜,看着小孩已经咬掉了一半的红枣,怎么还给人家呀,也觉得不买一些不好意思,也说不过去,就买一些息事宁人吧。
于是在这个上海人喋喋不休的指责声中,我们怆然摔出100元大钞,怒喝到:好了,又没吃到你人,不要哇哇叫了,我买一斤,这总可以了吧?
售货员一看大红百元大钞,立刻满脸堆出那可怜的笑容,从牙缝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客气话:我们堵宁(沪语:大人意思)嘛,也是为小宁(小孩)好,教育小宁不要养成随便拿东西的坏习惯。
我们付了钱,拿好红枣,正要转向离去,不想又被售货员叫住,你们知道这个上海小女人又说了一句什么丢尽上海人颜面、周立波听了也会吐血的话吗?
售货员说:侬(沪语你的意思)不要跑(沪语走的意思)呀,侬小宁(沪语:你小孩的意思)嘴巴里的红枣也要5毛钱的!不好白白吃的呀!
我们一听这话,都傻了眼。。。。。。
最后,愤然拿出5毛钱,真想砸到这个没出息的上海小女人脸上,但我们忍住了,因为她这个极端精明小气的上海女人说得没错,小孩嘴里的那个红枣的确还没付过钱。
上海人做生意真有一套,不但得理不饶人,还擅长指桑骂槐,见缝插针,除了顾左右而言他,还借着小孩损大人,这种的做法,谁的心里会好受呢?
真让我们领教了、长见识了,这种另类的待客文化,让我们蒙羞落荒而逃。
上海人真让人佩服:那种为了一个红枣锲而不舍、咄咄逼人、以致于差点为一个红枣掘你祖坟的英姿,让我下定决心,下次带小孩来逛,一定要给小孩带上镣铐,嘴上封上胶带。不然,因为小孩的无知和好奇,下次在上海南京路再拿一个红枣,上海小女人非要报警不可,恐怕我们也要坐几天班房才罢休,来上海南京路玩的印象真太可怕了!
试想一下,为人父母者,都有带小孩的经历,试问哪个小孩不乱拿东西,然后就放嘴里的?都是这样成长的,小孩乱拿东西,尤其是商店里的东西,这是因为小孩好奇。大人没有看管好,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批评,我们也接受,也十分愿意帮助小孩纠正,不让小孩乱拿东西。
但我们不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小理小节上没完没了过分强调过失,这简直让人憎恶。再说了,买50元一斤的红枣,尝一个、验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啊,这过份吗?
试问:如果全国人民都是这样和周围人打交道,大家都这样生活,那还怎么生活?每个人每一天生活在谨小慎微之中,举手投足都要特别的注意,这种刻意的束缚和拘束,不累吗?生活还有意思吗?
大家在生活中休闲一点、宽容一点,中庸一些,有什么不好,有必要因为一个小孩无意的小过失而小题大作、如临大敌般搞的大人们这么紧张吗?就一个红枣啊!上海人们,试问你们心理健康吗?
这种因小孩的过失而令大人无端蒙羞之事,就发生在自称最文明的城市里。虽然,我们大人花了钱买了红枣,还是被上海人无端数落了一番,郁闷啊。
整个事情过程中,话里话外都没听过一句象样的话,我想说何必呢?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全有错,为了一颗红枣,何必损人到这种程度呢?
但事后我想也不觉得丢人,丢人的是上海人这种小市民形象,上海人就连我小孩嘴里的一颗红枣都不放过,振振有词地号称价值5毛钱!精打细算到这种程度,真令人敬重。
现在,我不仅同情上海人,也非常支持周立波力挺上海人,因为再不力挺,上海人文化里、精神里已经没有什么让人可敬之处了。没有立波的力挺,上海人什么也不是了,什么也不剩了,就剩一句话:小孩嘴里的红枣值5毛,还没付钱呢!
当然,我相信不是所有上海人都是这样,个别不代表整体。
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得到上海人长期生活在拥护、狭窄小鸽楼里,忍受着长期的生活压力,常常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下,不免出现一点可爱的扭曲心理,也是正常的。
比如喝酒吧,在上海叫吃老酒,我就觉得可笑,在北方,喝点酒算什么呀,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尊称“老酒”吗?
在中国文化里,“老”字是有敬重之意的,比如:老师、老子、老人、老道、老头子、老马、老街、老同学、老熟人、老朋友等等等等。
在上海呢,好象喝点酒是什么天大的事一样,非要称之为“吃老酒”。真牛啊,多奔放豪迈啊,呵呵。
抽烟也是,在北方抽烟就是抽烟,朴实直白,但在上海叫吃香烟,不管什么烟都叫吃香烟,非要加上一“香”字不可,体现一下上海文化的优雅和精致,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没有底气的附庸风雅。
想到这里,不免感觉立波肩负“我拿什么拯救我的上海人”之重任,是多么的任重道远。因为现实中的上海人并没有领立波的情,并没有立波的力挺而改变什么,相反,却做着让立波吐血的事。
上海人啊,有人这么挺你们,而你们的表现却是“扶不上墙的刘阿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看来,立波要继续再接再厉力挺下去了,或者就继续接着忽悠全国人民吧。因为你的脱口秀、因为你的扎台型,全国人民对立波、对上海人肃然起敬。没想到来上海南京路一逛,结果才知道上海人的厉害:伸头给一刀、缩头还给一刀,刀刀不留痕,叫也叫不出!不花钱被数落,花钱还被数落,句句不留情,说也说不过!
许多网友可能会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我可以这样说:要是想针对上海人说什么,目前全国人民看上海人的目光就是明证,不用编故事。
上海人有著名的脱口秀名嘴周立波撑腰、讲故事呢,用不上我编。
上海人啊,这嘴皮子功夫真厉害!小心点啊,动嘴皮子太重了别磞断了大门牙。
最近没事,同事推荐看看上海人周立波的小品轻松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
周立波的小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两肋插刀,力挺上海人,小品中例举了很多上海人的丰功伟绩。
这迎合了大部分上海人因被全国人民看不起而产生的心理需求。
2.能够很恰当地把握和捕捉社会热点事件,并在小品中以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满足了时下青年人的口味。
3.经常谈起儿时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感慨和怀念又激起了已经步入中老年人群的共同唏嘘。
4.时不时地评论一些墙头标语中的错误和笑话,又不失时机地点评一下时下政策上的弊端和失误,而这又符合了当代“愤青”们的心理要求。
周立波小品的话题顺序,都是用心良苦地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调侃顺序天衣无缝。
经过小品的传播,周立波口中的上海人是这样的:谈吐文雅,举止有礼,处世有节,识大体,又顾大局,略带些小资情调。
有网友是这样评论周立波小品的:自从周立波火了,上海才算复苏了,上海人民才算扬眉吐气了。但这样的扬眉吐气只是上海滩上自己人朝着自己人吐,还没到可以真正在全国人民面前昂首挺胸的地步。。。。。。
看到这里,本人就在想:一个好端端的上海人,如果本身没有什么让人歧视厌恶的陋习诟病,有什么必要非要做一些扬眉吐气的事呢?还运用了名人名嘴特地苦心孤诣来为上海人正名呢?
上海人再怎么扬眉吐气,上海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骨子里总是缺乏一点大家风范,精明之中透着一点酸气,诙谐之中夹着一点泪水,豪迈之中掖着一些虚伪,一些莫名其妙的自我优越感也让人哭笑不得。
正值此时,周立波应声而出,他的小品在为上海人打气加油,在力挺上海人,也无可厚非。可现实中的上海人真的转变了吗?力挺上海人的小品真的能从骨子里改变上海人的陈风陋习吗?上海人领情了吗?
答案是:现实中的上海人并不领情。
上海人这种从骨子里就带着的精明小气、斤斤计较、爱占便宜怕吃亏、给佛烧香也要藏半截、热情之中假客气、礼貌之中透着势力眼,这些种种的上海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
下例的亲身经历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觉得立波力挺上海人是多么的无奈和苍白,现实中的上海人并没有因为立波的力挺,而收敛或改变一下上海人的陋劣习惯。
一天带着快二岁小孩去南京路,路过上海第一医药店边上的南货店,信步进去,里面的小包食品,种类各异,精致美观,令人目不暇接。
当我们走到卖红枣的干货柜处,突然只听对面的女售货员声嘶力竭地对我们抱着的小孩大喝一声:噢哟,小宁(沪语:小孩之意)哪能(沪语:怎么之意)随便吃人家的红枣?堵宁(沪语:大人之意)哪能管也不管?说着就伸手过来要从小孩嘴里抠那个小红枣。
原来,二岁大的孩子,看见柜台上那么多光鲜红艳的大红枣,就乘大人不注意,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自己抓了一个放进嘴里玩。
我们大人听到售货员对自己孩子喝斥,又看见售货员准备要抠小孩嘴里的红枣,看着天真无知、惊恐万分的孩子,我就想:我们大人、小孩就算全都有错,为了一棵小红枣,何必这么尖酸刻薄对待他人呢?对着小孩又叫又抠的,当时那种情景,小孩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嘴里叫着妈妈抱。。。。。。心里一阵酸楚。。。。。。一个红枣啊,售货员居然敬业到这种程度。
我真想说对上海人说:为了这个红枣,你要不解气,干脆你去把我们祖坟也抠了吧。
于是,我断声呵止:小孩嘛知道什么呀,看着好看就抓,抓完了就放嘴里,小孩天性嘛,抠什么抠呀,再说吃一个就吃了,哇哇的叫什么呀?
售货员:什么呀,我这个红枣是新疆来的啊,一斤你知道多少钱?要50元啊,50元的东西,你来吃一个,他来吃一个我们生意怎么做呀,你要我们去喝西北风啊。。。。。。
我们大人一听50元一斤的红枣,的确不便宜,看着小孩已经咬掉了一半的红枣,怎么还给人家呀,也觉得不买一些不好意思,也说不过去,就买一些息事宁人吧。
于是在这个上海人喋喋不休的指责声中,我们怆然摔出100元大钞,怒喝到:好了,又没吃到你人,不要哇哇叫了,我买一斤,这总可以了吧?
售货员一看大红百元大钞,立刻满脸堆出那可怜的笑容,从牙缝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客气话:我们堵宁(沪语:大人意思)嘛,也是为小宁(小孩)好,教育小宁不要养成随便拿东西的坏习惯。
我们付了钱,拿好红枣,正要转向离去,不想又被售货员叫住,你们知道这个上海小女人又说了一句什么丢尽上海人颜面、周立波听了也会吐血的话吗?
售货员说:侬(沪语你的意思)不要跑(沪语走的意思)呀,侬小宁(沪语:你小孩的意思)嘴巴里的红枣也要5毛钱的!不好白白吃的呀!
我们一听这话,都傻了眼。。。。。。
最后,愤然拿出5毛钱,真想砸到这个没出息的上海小女人脸上,但我们忍住了,因为她这个极端精明小气的上海女人说得没错,小孩嘴里的那个红枣的确还没付过钱。
上海人做生意真有一套,不但得理不饶人,还擅长指桑骂槐,见缝插针,除了顾左右而言他,还借着小孩损大人,这种的做法,谁的心里会好受呢?
真让我们领教了、长见识了,这种另类的待客文化,让我们蒙羞落荒而逃。
上海人真让人佩服:那种为了一个红枣锲而不舍、咄咄逼人、以致于差点为一个红枣掘你祖坟的英姿,让我下定决心,下次带小孩来逛,一定要给小孩带上镣铐,嘴上封上胶带。不然,因为小孩的无知和好奇,下次在上海南京路再拿一个红枣,上海小女人非要报警不可,恐怕我们也要坐几天班房才罢休,来上海南京路玩的印象真太可怕了!
试想一下,为人父母者,都有带小孩的经历,试问哪个小孩不乱拿东西,然后就放嘴里的?都是这样成长的,小孩乱拿东西,尤其是商店里的东西,这是因为小孩好奇。大人没有看管好,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批评,我们也接受,也十分愿意帮助小孩纠正,不让小孩乱拿东西。
但我们不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小理小节上没完没了过分强调过失,这简直让人憎恶。再说了,买50元一斤的红枣,尝一个、验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啊,这过份吗?
试问:如果全国人民都是这样和周围人打交道,大家都这样生活,那还怎么生活?每个人每一天生活在谨小慎微之中,举手投足都要特别的注意,这种刻意的束缚和拘束,不累吗?生活还有意思吗?
大家在生活中休闲一点、宽容一点,中庸一些,有什么不好,有必要因为一个小孩无意的小过失而小题大作、如临大敌般搞的大人们这么紧张吗?就一个红枣啊!上海人们,试问你们心理健康吗?
这种因小孩的过失而令大人无端蒙羞之事,就发生在自称最文明的城市里。虽然,我们大人花了钱买了红枣,还是被上海人无端数落了一番,郁闷啊。
整个事情过程中,话里话外都没听过一句象样的话,我想说何必呢?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全有错,为了一颗红枣,何必损人到这种程度呢?
但事后我想也不觉得丢人,丢人的是上海人这种小市民形象,上海人就连我小孩嘴里的一颗红枣都不放过,振振有词地号称价值5毛钱!精打细算到这种程度,真令人敬重。
现在,我不仅同情上海人,也非常支持周立波力挺上海人,因为再不力挺,上海人文化里、精神里已经没有什么让人可敬之处了。没有立波的力挺,上海人什么也不是了,什么也不剩了,就剩一句话:小孩嘴里的红枣值5毛,还没付钱呢!
当然,我相信不是所有上海人都是这样,个别不代表整体。
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得到上海人长期生活在拥护、狭窄小鸽楼里,忍受着长期的生活压力,常常在敢怒不敢言的状态下,不免出现一点可爱的扭曲心理,也是正常的。
比如喝酒吧,在上海叫吃老酒,我就觉得可笑,在北方,喝点酒算什么呀,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尊称“老酒”吗?
在中国文化里,“老”字是有敬重之意的,比如:老师、老子、老人、老道、老头子、老马、老街、老同学、老熟人、老朋友等等等等。
在上海呢,好象喝点酒是什么天大的事一样,非要称之为“吃老酒”。真牛啊,多奔放豪迈啊,呵呵。
抽烟也是,在北方抽烟就是抽烟,朴实直白,但在上海叫吃香烟,不管什么烟都叫吃香烟,非要加上一“香”字不可,体现一下上海文化的优雅和精致,其实这恰恰是一种没有底气的附庸风雅。
想到这里,不免感觉立波肩负“我拿什么拯救我的上海人”之重任,是多么的任重道远。因为现实中的上海人并没有领立波的情,并没有立波的力挺而改变什么,相反,却做着让立波吐血的事。
上海人啊,有人这么挺你们,而你们的表现却是“扶不上墙的刘阿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看来,立波要继续再接再厉力挺下去了,或者就继续接着忽悠全国人民吧。因为你的脱口秀、因为你的扎台型,全国人民对立波、对上海人肃然起敬。没想到来上海南京路一逛,结果才知道上海人的厉害:伸头给一刀、缩头还给一刀,刀刀不留痕,叫也叫不出!不花钱被数落,花钱还被数落,句句不留情,说也说不过!
许多网友可能会认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我可以这样说:要是想针对上海人说什么,目前全国人民看上海人的目光就是明证,不用编故事。
上海人有著名的脱口秀名嘴周立波撑腰、讲故事呢,用不上我编。
上海人啊,这嘴皮子功夫真厉害!小心点啊,动嘴皮子太重了别磞断了大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