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视点:
客观地讲,火箭昨天主要输在太年轻,球员一时冲动没有坚决执行教练的战术安排。范甘迪有错,错在他没能及时控制住场上的局面,但如果把失利的责任一股脑尔地加在范甘迪身上,那么他太冤枉了……
球迷看球,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球队赢球是球员们发挥得好,球队输球则是教练的责任。
于是,火箭只要赢球,外界立即铺天盖地“姚明力取两双接棒奥胖成联盟第一中锋”、“麦迪转型助攻王有望成为新一代魔术师”、“巴蒂尔三分神准成球队第三得分手”等和教练完全搭不上边的消息。而一旦火箭输球,矛头不约而同直指范甘迪,“范秃下课”的声音此起彼伏。
客观地讲,这一观念比较狭隘。
我们知道,一支球队的成绩往往取决于两方面:教练和球员。教练布置战术,教你怎么打,该怎样应对场上突发的局势,而球员担当的角色就是履行教练的战术意图。但也有特例,比如队里的明星球员有时能够毫无道理地帮助球队获胜,他的打法可能完全和常规理念相背,比如那个神奇的35秒13分,比如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81分。
但教练所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来说会比球员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球迷在输球后往往更多地责怪教练战术安排有问题而非球员发挥不好的根本原因。
就说昨天火箭惨败太阳的那场比赛。范甘迪开场就遣上诺瓦克,不错,他的确是为了和对手比拼进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击了“范甘迪过于保守,只会防守不会进攻”的片面指责。但细心的球迷一定还记得诺瓦克的特点:一个站稳了三分神准的射手。
这说明什么,说明范甘迪并非想和对手玩小球,而是坚持了火箭最擅长也最实用的内外结合的打法。他仍旧想利用姚明在内线的威慑力来给外线的诺瓦克、阿尔斯通创造空位投篮的机会。可惜外线投不准,姚明过早犯规。
于是范甘迪想到了另一个“高大”队员,巴蒂尔。昨天我们很多次看到巴蒂尔在对手的三秒区内背身单打然后勾手投篮,这些都是中锋的进攻手段,但巴蒂尔只是挂名“小前锋”。
这又说明什么,说明范甘迪依旧在尝试内外结合的常规战术,巴蒂尔在他手里临时客串了一把中锋。但由于外线的低迷以及巴蒂尔力量的劣势,这一战术只能再次流产。
作为一个能在NBA立足的教练,作为一个曾经带领纽约创造“黑八传奇”的教练,难道会不知道与太阳拼速度的结果?特别是当球队处于背靠背的第二场比赛,队员的体力问题范甘迪比谁都清楚。
有人会说火箭昨天三分投得太多,不错,火箭投得确实很离谱,38次出手,翻了三分冠军太阳队整整一倍,但你认为是范甘迪叫他们去投这么多的吗?
绝对不是。范甘迪是拉里·布朗式的教练:注重防守,注重控制进攻节奏,注重打内线,注重抢篮板。难道这样一位教练会叫他手下的子弟兵去疯狂彪外线吗?当年拉里·布朗在活塞,我们似乎没听说过汉密尔顿投三分这回事。
既然如此,那38次出手多半是球员的主意,比如麦迪在第四节连续彪三分,虽然中了几个,但我认为那只是偶然,不然为什么前几节手感全无?难道麦迪已经到了想得分就得分,不想得分就故意投不进的境界?几年前或许,现在绝无可能。
所以客观地讲,火箭昨天主要输在太年轻,球员一时冲动没有坚决执行教练的战术安排。范甘迪有错,错在他没能及时控制住场上的局面,但如果把失利的责任一股脑尔地加在范甘迪身上,那么他太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