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宁茶的故事之五十三:那片茶园那些时光

(2022-12-14 14:41:50)
标签:

昌宁

茶的

故事

分类: 纪实文学

那片茶园   那些时光

原创 赵竹会 澜沧江文艺 2022-12-07 09:05 发表于云南
昌宁茶的故事之五十三:那片茶园那些时光

+ + + + 

昌宁茶的故事之五十三


【编者按】云南昌宁,茶的土地,茶的故乡,她在澜沧江边长大,她在天堂山上成熟,千年不变的爱情在这里长成故事。她美了这片土地,富了这方人民。远方的游子一看见茶叶,就会想起昌宁的爸爸和妈妈,心中就会升腾起无比的力量。今天,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与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携手名人大家、草根作者共同讲述昌宁一片叶子的故事。以此,献给伟大的祖国、献给伟大的人民,献给党的二十大!



 那片茶园   那些时光


赵竹会  


昌宁茶的故事之五十三:那片茶园那些时光


我家老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茶园。如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我看来,那些茶树是有故事的树,那些时光是美好的时光。

现在想来,我对劳动的最初印象,便从这茶园开始。这本是个小山包,是当时生产队分给我家的山地,灌木丛生,杂草遍地。但阿公说要改变了它的模样。那时我还小,整天跟着阿公,看他不停地在小山包上忙活。割草、砍树、捡石头、挖木疙瘩。杂草抓了一堆又一堆、树木拖了一棵又一棵、石头挑了一担又一担,挖地、砌埂,一年多过去,这个小山包没了杂草,变成了一梯又一梯的地。不久,阿公又把育好的茶苗一棵棵栽上。看见他大汗淋漓时,我幼稚的问:“阿公,你歇歇气嘛!”然后给他递上军绿色的扁形水壶,他可开心了,“咕咚咕咚”几口水下肚,摸摸我的头:“小丫头真乖,自力更生,‘劳动是最光荣的’嘛!”看着小茶苗又说:咱们可要好好对待这些小苗苗,它长大了,长出的叶子会变成钱,就是你的学杂费啰!”然后一句“开工喽,”又忙活去了。有些话当时不太懂,但心里老想:阿公是神人吗?这些小苗苗快快长大吧!

时间在走,我在长大,茶苗也在变化。不几年,那个小山包,绿意盎然。清明后,茶叶吐芽,棵棵生机勃勃,碧绿养眼。茶叶长得挺快,但可采的时间长着呢,从春茶、夏茶、谷花茶等,小半年时间,阿妈也在这茶园忙活。我妈是采茶能手,十里八乡出名。每次采茶,只见她双手跳跃,真个是“素手翻飞专嫩绿,别过炽热化天浆。”我的学杂费还真是将这茶叶卖了得到,阿公的话真不骗人。茶叶多时,父亲在茶园里搭了个草棚,用于晾茶和小憩。在那个不能去儿童娱乐城的年代,在茶园扑蝴蝶、采茶花(茶花雪白,好似梅花,用长草串起来挂在胸前,觉得自己是漂亮的仙女)、听母亲唱刘三姐的《采茶歌》,便觉得开心至极。偶尔,爹爹妈妈傍晚卖茶归来,还会给我们带回来几个老冰棍,我慢慢地舔食,甜蜜无比。有时还调皮地说:“阿妈,我咋还想吃一个。”她莞尔:“丫头,自食其力,明天自己采茶,和我去卖,看看你能苦得几个冰棒!”

我就真的早早跟母亲上山去采茶,满心期待,过程可不那么简单。在母亲指挥下,不禁抱怨连连,树上的茶采漏不干净、手中的茶漏在地上、手也不会像母亲那般上下翻飞,母亲还在告诉我:“如果采不干净下次它不发芽不会好,采老了茶所不收……不管干什么都要学习,不锻炼可不行呢!”我当时便想:我怎么就没有母亲那双会魔术似的手呢?不管怎样,漫长的一天结束,我还是靠自己换到了三个冰棍的钱,虽然,母亲只给买一个。买到东西那一分钟,那种白天的煎熬都忘记了,快乐不言而喻。

当我再长大些,阿公不用再持家。他可高兴了,每年都要亲自采点茶,亲自炒、揉、晒。每天早上烧些火炭。用陶制的小土罐放在火炭上干烘一下,撮点茶放进去,像大厨般来回颠几个回合,放在火炭上,用炊壶里烧好的开水一倒,“嗞啦”一声,糊香浓郁的茶味飘出来,然后再见浓浓茶汤流到大瓷盅里,阿公再端在手里,用嘴吹吹,入口品尝,末了来一句“还是我的茶叶好,还是我泡的茶最香,”满是陶醉的样子。他的一天便是这样开始。那享受的模样,感觉他是最幸福的人。

父亲也喝茶,但不似阿公那般。他说阿公的茶太浓,会“醉人”、“会晕人。”(那时只听过会晕车,不知道会“晕茶”。)他喜欢将最嫩的春茶亲自炒揉,晒干后,还能看见干茶肥叶中的芽泛白。撮一小撮,那动作倒和阿公有点像,接着放进他喜欢的透明的大玻璃杯,开水下去,茶叶翻滚、舒展,父亲的笑容便也舒展开来。坐在高脚竹椅上,听着收音机,静静品尝,看上去也有一种“豁然悟道自安闲”的感觉。           

 时光飞逝,我大学毕业,结婚生子,人到中年,父母已两鬓苍苍,迈入随心所欲之龄。世事变迁,茶叶早已不是我们唯一的经济来源,但茶园里的那片绿从没变过。不知为什么,母亲将它们打理的很好。我曾劝过他注意身体,但她总说:“不碍事,虽说身子骨不咋个硬朗,但手还灵活呢,我回来早点便是,我不养猪不喂牛,不种庄稼不跳广场舞,这片茶地要不让我管,我可睡不着,医生还说让我适当运动呢!”哎,由她吧!她依旧是大半年在茶园劳作,依然是村里的采茶能手,春夏采茶,秋冬会扛上锄头挖一会茶地。

如今,父亲曾在茶地里栽的几棵栗子、梨、桃子、柿子,应了季节年年结果,茶园风景更美了。他也会帮衬着母亲,按照她的要求修剪。我多半是五一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回家跟母亲采茶,偶尔还听母亲唠叨:“唉,虽说你们都大了,这采茶的速度一辈子也赶不上我。”那个嘚瑟,似乎又回到她年轻时。我不禁莞尔,顺便夸一句:“还是老妈厉害。”

我那读高中的儿子也喜欢到这茶园,跟他的阿公讨论这些果树,还偷偷告诉我:“妈,我小时候阿公领我,我在这些梯地上捉蛐蛐,吃冰淇淋,跟阿公捉迷藏……可好玩呢!‘这是我的乐园呢!’以后我长大,要把这园子打理得更好一些。阿公喜欢养蜂,我还要在这茶园里养上几窝,好好学点技术,肯定比他养得好,你老了好好研究,这里有最新鲜的食材,什么抹茶饮料、抹茶蛋糕你怕自己做得了。”我再告诉你个秘密:“我在阿公家楼上小房间里还翻到了黑漆漆的炊壶、土做的小茶罐,我阿公说是你的阿公原来泡茶用的。”

孩子口中“你的阿公。”是呀,那是我的阿公。他已长眠于茶园三十多年,一天天,一年年,看着茶园依旧碧如翡翠,他会欣慰的吧!这片茶园,这些茶树,那些故事,那些我们的美好时光!

 

 作者单位:昌宁县鸡飞初级中学    



昌宁茶的故事之五十三:那片茶园那些时光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