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真善美的扶贫故事
电视剧《最后的窝棚》观后
来源:云南政协报
2020-08-07
作者:段相纪

《最后的窝棚》,是一部反映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电视剧,是保山市昌宁县首部本土题材的电视剧。由云南皓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中共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党委、政府和云南兴杰传媒有限公司协助拍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创作室主任杨佳富大校担任总编导、制片人和出品人。
电视剧讲述了云南偏远山区昌宁县珠街彝族乡少数民族村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生的改变。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左老黑一家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感召下的思想蜕变过程,展现整个脱贫攻坚战役的艰难。反映出扶贫要先“扶志”及“扶志、扶智”的重要性,“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一样不可或缺。
剧中,左老黑一家主要短板是住房、教育,其次是基本医疗。故事主要集中在住房(搬家、建新房)和教育(左双全辍学,需要上学)这两件事上,而促使左老黑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是医疗问题上。通过左双全生病需要救治,需要花钱的时候,扶贫干部小李早替他家交了养老保险,解决缺钱救孩子的困难。面对病痛和生命攸关的问题,人性的基本特征善良、感恩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为“左老黑一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奠定基础。
左老黑一家由于几十年住窝棚,满足不了基本的居住要求,而且远离村寨,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彻底改善;在产业扶贫方面,由支部书记牵头,鼓励带领左老黑种植百香果初见成效,有了寄往北京的电商产品;在就业扶贫方面,左双双被学校聘请为手工课老师;在教育扶贫方面,左双全回到了学校读书;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修路、建设移民安置小区、建设提水站引水上山、村庄环境治理、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建在寨子中等场景,充分体现了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剧中,接地气的一群“草根”演员,演绎出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左老黑”作为“一号人物”,扮演者胡鉴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基层干部,真实身份是一名村党总支书记。“左老黑”妻子“段爱珍”的扮演者查如玲,是传承民族刺绣手艺的裁缝师傅。成年“左双双”扮演者王宝娣,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基层干部。乡长“字秀芝
”扮演者周健香,是一名幼儿教师。乡党委书记“段佳伟”扮演者李德昌,是一名基层公务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小李”的扮演者王蓝花,是一名农村青年。在审片和首播中,他们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观众共鸣。
本剧出品人、制片人、总编剧、总导演杨佳富通过深入基层采风创作,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表现内容,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在编剧郭子孟、李发祥、段兴华原构思基础上,与导演王瀚超、彭镜筱写出和拍出了精彩纷呈《最后的窝棚》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