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佳富边境诗丛研讨会评论之《倾情歌颂“三情”的力作》

(2014-01-07 17:59:57)
标签:

研讨会

样式

形象

激情

学习

文化

分类: 评论

倾情歌颂“三情”的力作

——杨佳富新作:《边境诗丛》读后

张运贵

 

著名彝族军旅作家杨佳富,不仅是一个多产作家、高产作家,也是一个多面手作家。文艺创作的18版武艺,几乎样样精熟,这不仅显示了他在文艺创作中勇于学习、乐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坚毅与执着,而且展现了他对文艺创作永不满足、永无止境、不断创新、无比敬业、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苦求精神,在当代作家中,不仅极为少见,也可以说,极为罕见。这是一个作家思想修养与艺术修养几近成熟的表现,是一个作家优异的艺术品格的表现,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佳富踏入文坛,虽然是从新闻报道开始,但也可以说是从诗歌创作开始。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生命的微笑》(1989年10月由中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就是诗歌,当时,他刚满25岁。想不到,这部小小的诗集,在10年中印刷了3次,印数达到3000册。3000册不算大数字,但在诗歌作品中,却实属难得。他的这部处女作,旗开得胜,获得了云南省首届军事文学奖和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人奖。他在1999年5月4日为再版所写的后记中坦言道:“我的诗,常常是有感而发,首先感动的是自己。”“无论是苦是忧,我都爱写诗。因为诗最能代表我的思想和感情。我爱写诗,也与我热爱边防,热爱我所服役的武警云南边防部队有关,因为那里有一群诗人、作家,那里有文学的热土,那里有生长诗的土壤。”(《生命的微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126——127页)虽然佳富后来创作的主要成就并非诗歌,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敬仰,从未改变。他在新作《边境诗丛》(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之一:《边陲情思 .后记》中说:“我写诗就是歌颂生活、歌颂社会、歌颂军旅、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思考未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官兵、感恩天地……”“这回写诗,就是想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记录人生。”这一段真挚、坦诚的告白,可以说是他掷地有声的“诗歌创作宣言”。既是我们打开他诗歌作品意蕴的钥匙,也是我们探究他诗歌创作真谛的钥匙。佳富新出版的三部诗集,就是他上面所说:“歌颂”、“思考”、“感恩”6字真言的实证。这三部诗集,他厚积薄发,倾泻出蓄深积久的满腔热情,对亲情、乡情、军情、警情、友情、民情进行了激越、率真的歌颂。其中最突出的是对亲情、乡情、军情的歌颂。

 

写诗,是不同时代青年都割舍不开的情结。我在青年时代也酷爱诗,也学习过写诗,中年以后基本不写诗,心血来潮时,也偶尔胡诌几句打油诗和怪体诗,除少量的已经发表,大多数秘而不宣,自我欣赏。但对什么是真正的诗歌,诗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直没有停止过关注与思考。

新时期以来,出现过不少好诗,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好诗人,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最为显著。最近30年来,诗歌虽然依旧红火,但诗多好的少,大多数写诗的人,对诗歌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尊重,他们单相思地把诗歌当成谋取名利的敲门砖。所以,杰出的诗歌和诗人虽然还有,却早已凤毛麟角。到上世纪末,诗歌更是偏离时代恶俗发展。一些诗歌不是无病呻吟和自我张扬,就是故作神秘和艰深,有些甚至是歇斯底里地喊叫,或者无以莫名地哀怨、颓丧。读者既不知其所思、亦不知其所云。而且,还涌现出了不少低俗、色情的作品与垃圾诗歌。诗歌一度被人民远离,被时代冷清,绝非偶然。

当代社会里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已经成为客观事实;文坛中自杀的人数以诗人最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坦率地说,近年来的有些“诗”,普遍存在三乱三无现象:意象混乱、思维混乱、语言混乱;无节奏、无旋律、无真情实感。内容虚无缥缈、感情空寂无聊;构思怪异跳脱,表达莫名其妙。有些更是无病呻吟和自我私情的宣泄。这种作品,用一个美国人的话说,就是“喝了白开水撒酒疯”。也如原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言:这种诗,“除了他的女人,谁也不感兴趣”。诗歌到底何去何从,成了每个有良知的诗人不能不思考与回答的问题。

杨佳富同志在乱云飞渡的诗坛“坐怀不乱”。始终以无比崇敬之心对待诗歌,

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他在《边陲情思》的“后记”中说:“我不是诗人,因为我始终觉得诗人是一个光辉的了不起的称呼,我只是一个喜欢诗歌的人。我欣赏诗歌的美韵,欣赏诗人的词采,欣赏诗人那仅有少数的文字就能表达情志的高深的文学修养。”这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对诗歌质朴而真诚的认识。

 

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是杨佳富的家乡,是生他养他的福地;军营,是他32年破茧化蝶、迅速成长的大熔炉;边防武警部队,是他长年生活与战斗的阵地,对此,他有着浓烈的感情、深沉的激情、倾述不尽的至情。于是,对“乡情、军情、警情”这“三情”的倾情歌颂,便成了《边境诗丛》三部诗集的核心。

佳富的诗歌,不造作、无虚饰。叙真事、写真人、抒真情,可贵之处在于真、感人之处在于情。这种“真”与“情”,突出地表现在新作《永远的昌宁》的每一组、每一首诗中。在 “彩色的昌宁”一组诗中,他对家乡的山水田园、街道村落、温泉果林,无不以真实、细腻、多情的笔触进行了深情的歌吟;在“彝山恋歌”一组诗中,对“母亲”、“父亲”、“阿姐”、“山姑”、“阿波”(爷爷)、“阿舅”等真实人物的忆念、抒写、歌颂,真挚深沉,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在“多情的昌宁”一组诗中,对昌宁的山林、果木、风光、屋舍、日月、民魂等等,进行了多彩的描绘;而“美丽的昌宁”,作者更是从多侧面对昌宁美丽的山水、丰富的物产、难忘的岁月,浓墨重彩地进行了雕塑;其压卷之作:长诗“永远的昌宁”,更是以激越的深情、磅礴的气势、美丽的词章、昂扬的旋律,对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的昌宁,对他家乡:经过80年来艰苦创业,已沧桑巨变、焕然一新的昌宁,进行了全方位的多情的歌颂。这是作者对家乡80年巨变最最真挚、纯洁、美好的祝福与祝愿。《永远的昌宁》这部诗集,堪称作者倾注心血之作、精雕细刻之作、感人肺腑之作。

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他写父亲、母亲的四首诗。前两首见《永远的昌宁》52页至55页。后两首是最近发表的《想念父母》:《父亲》、《母亲》。见《边防文学》2013年第四期。前两首用家乡的红土地和核桃树比喻父母的辛劳、贡献与人品,“母亲”“是人类情感中最明亮的灯”;“父亲的皱纹——也如那彝山的田垄/纵——/横——/交——/错——//”。立意新颖。后两首诗可以说是他《永远的昌宁》中对父亲母亲深情思念的意象的进一步凝练、对意境的进一步拓展、对意蕴的进一步升华。他借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的艺术构思,抒自己深沉“想念父母”之情。这两首诗都以时间的发展为经,以认识的深化为纬,对父母一生默默、无私的奉献、对父母伟大、高洁品德的认识,对父母铭刻肺腑的深情、浓情、挚情,简洁、凝练、传神地抒发了出来,堪称《乡愁》的姊妹篇。

请看余光中与佳富的原作:

先看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再看杨佳富的《想念父母》:《父亲》:“我出生的时候/父亲是一棵树/支撑着家庭//我上学的时候/父亲是一张犁/耕耘着生活//我从军的时候/父亲是一张弓/看着军营拔箭//离开父亲的时候/父亲是一弯月/永远挂在天边//”;

《母亲》:“我出生的时候/母亲是一滴乳汁/喂养着家庭//我上学的时候/母亲是一把伞/遮挡着风雨//我从军的时候/母亲是一双绣花鞋垫/垫着军营的小路//离开母亲的时候/母亲是一滴眼泪/永远滴在我心中//。”

这两首诗,每首都只有短短12行,质朴、清新,淡远、深沉。在淡定、平静、行云流水般的叙写中,如泣如诉,涌动作热泪、饱含着深情、蕴含着敬佩。读来催人泪下。无疑,这是佳富抒写双亲的杰作、经典之作。

佳富是军人,有浓烈的军人情结。他在另一部诗集《当兵的日子》的“后记”中说:“我喜欢写诗,歌颂英雄抒我的英雄情结!我喜欢写诗,大自然在我的眼里常看常新”。

佳富的英雄情结非自今日起。早在10年前,他耳濡目染了公安边防部队建设与发展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后,便一个人踏上了采访“红其拉甫模范检查站”、“沙头角模范中队”、“木康缉毒先锋站”三个英雄单位的征途,其采访足迹纵横千万里。之后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倾情歌颂英雄群像的《英雄雕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再版,印数达1.1万册)。这部诗集,在2004年9月举办的云南省军旅诗歌大赛中,获诗集一等奖。

《当兵的日子》这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当兵岁月里的种种难忘的经历、人物与感受,于是用心血与热泪凝聚成诗行,在《海地英魂》、《英雄无悔》、《三都之情》、《满洲里之神》、《罗家岙之梦》等诗中,对为国捐躯的英雄官兵和戍边爱国模范集体,进行了真情歌颂、深沉缅怀。这些诗歌,立意高洁、饱含敬意、融情于理、情真意深、以其强大的正能量感染着每一个读者。

佳富《边境诗丛》的第三部诗集:《边陲情思》,收录了他近年在报刊、网络发表的100首短诗,这些诗除了深情歌颂警情、民情、军民鱼水情外,继承和延续了他第一部诗集《生命的微笑》的艺术思维,仍然以他自己的独特视觉、独特感受,去抒写边境山水的美、边境城镇的魅力与特色。其诗作清新隽永、言浅意深,不少篇章蕴含着诗人对社会生活内涵的哲学思考,既富激情,又有理趣,展示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新探索与新尝试。

 

 

佳富在诗歌的技艺与表达方式上,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拘一格,多方突击。有的诗有古体诗的严谨;有的诗有现代诗的自由;有的诗有朗诵诗的旋律;有的诗有散文诗的随意,在他这三部诗集中,多种表现手法交替展现,给读者提供了较多的审美选择,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审美爱好。他的有些诗,构思精巧、意蕴深邃、情深意浓,美不胜收,特别是他写他父亲、母亲等亲情诗,堪称佳作。

当然,佳富的诗歌也有不足:有的自由诗太散、太自由,凝练不够,如《永远的昌宁》中的《月亮》;有的诗歌有追求、有意象,甚至有哲理,但似乎尚未悟透,意象与内蕴不够清晰。虽然古人曾云:“诗无达诂”,读者欣赏诗歌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千万不能像有些故作高深的诗人一样,把诗歌种成“铁核桃”,让人轧不开;即使轧开了,也是内涵空虚渺茫。

我认为:诗歌,是以凝炼含蓄而富于强烈感情色彩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富含内在节奏和旋律的语言,最集中、最奇妙、最优美、最机巧地表现人类在丰富的社会人生中所孕育的审美情感、审美体验与复杂心态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的土壤是生活;诗歌的生命是感情,诗歌的翅膀是想象;诗歌的灵魂是意境。它抒写的是人生之旅,谱写的是心灵之歌,喷射的是感情之火,闪射的是思想之光。它以自身激情汇聚的心潮去拍击读者的心扉;他以睿智率真的哲理去开启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独特的形象中受到启迪;在激烈的情感中受到撞击;在优美的旋律中获得神趣;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受到感染;在人生的哲理中得到感悟;在纯洁的灵魂中得到净化。

真正的诗歌,具有诗情、诗景;诗美、诗味;诗眼、诗魂。诗的内容新颖;诗的感情真挚;诗的思想健康;诗的意境优美;诗的节奏强烈;诗的旋律和谐;诗的色彩明快;诗的味道真淳;诗的语言精警。

真正的诗歌,应该融音乐美、色彩美、绘画美、建筑美于一体。“其言动心,其声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袁枚:《随园诗话》);“音乐性是诗的形式的主要特征”,“诗应当是‘叮当作响的流水’”(郭小川);“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北宋郭思);诗歌是“看不见的绘画”,“绘画是不说话的诗歌”(达.芬奇);“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古希腊:西蒙尼德斯);“绘画应该是彩色的诗,诗应该是文字的绘画”(艾青);苏东坡称赞王维曰:“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了中国诗歌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总之,真正的诗歌,以生活为源泉,在人民的沃土中萌芽;以感情为生命,在爱与憎的血液中铸型;以思想为灵魂,在真善美的熔炉中升华;以想象为翅膀,在灵感的彩翼中飞腾。

生活需要真正的诗,人民需要真正的诗,时代需要真正的诗。佳富的诗,是抒发真情实感的诗,是感恩父老乡亲的诗,是为英雄树碑立传的诗,是富含人民性的诗,是传递正能量的诗,是真正的诗。佳富说:“我坚信:人会老,诗不会老。”(《生命的微笑.后记》)希望佳富激情澎湃的真诗,如春笋般劲发,似潮水般奔涌,像艳阳般普照,似迅风般流传!(5066字)

2013年12月16日,草于昆明大雪纷飞之时

                                    2014年元月6日,修改于昆明艳阳高照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