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禁毒宣传贡献一份力量 |
——公安边防部队原创电视剧《美丽重生》的台前幕后 |
○徐忠阳 本报记者 范玉泉 |
2013年3月21日第四版

近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和昆明电视台播出了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美丽重生》。这部剧以云南边防总队的真实缉毒故事为蓝本,讲述了21个单元故事。此剧也是公安边防部队著名作家杨佳富和王连平导演联手打造的“边防女武警缉毒三部曲”的终结篇,前两部电视剧《红蝎子》和《带泪梨花》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卫视等电视台播出后,平均收视率均在前三名。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王连平导演介绍该剧时讲道:“这部电视剧中的每个案子都有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在讴歌边防英雄的同时,也突出了此剧的教育意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王连平,1982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这位和张艺谋、顾长卫同班的导演以不走寻常路著称,当绝大多数的第五代导演都转战大银幕、争相拍摄好莱坞式的大场面大制作时,他却一头扎进了云南,将镜头对准边境上的一抹橄榄绿,对准将魔爪伸向青少年的毒品,一拍就是8年。
这位被剧组演员称为“可爱老头”的导演有自己的拍摄主题。他认为主题是所有影视剧的灵魂,尤其是正剧的灵魂。“正剧可以有言情,可以有矫情,可以有煽情,但是一定要有价值,有灵魂。”他认为自己这8年拍摄的几部电视剧都有鲜明的主题——《军人荣誉》说的是军人的脊梁,《红蝎子》讲的是毒贩的蜕变,而《美丽重生》是让人认识毒品的危害。
作为这些禁毒题材影视剧的原创作者和编剧,云南边防总队本土作家杨佳富对于毒品的危害更是感触颇深,他的很多创作灵感都与禁毒有着不解之缘。
翻开他的书柜,由他自己创作完成的各种文学和影视作品已达60余部,其中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大缉毒》曾获得2005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其他作品获全国、省级文学艺术奖达五十多次。军人生活题材系列剧《迷局》、《军人荣誉》、《英雄荣耀》、《铁血雄心》等,真实再现了军人的生活状况,讴歌了新时期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当代军人的良好形象。缉毒题材系列剧《红蝎子》、《带泪梨花》、《美丽重生》更是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各种贩毒手段和毒品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为什么要写出这么多部反映边防官兵生活、展示毒品危害的影视剧?这与杨佳富平时的工作有着直接关系。他在基层挂职期间,就经常与广大缉毒官兵以及一些贩毒人员有着深入的接触,看着身边的战友在缉毒战场上流血牺牲,看着同胞们因为贩卖、吸食毒品而相继失去生命,他的心一次又一次被触动着。他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案例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反映出来,让整个中华民族都能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片场旁边 响起枪声
剧中女主角赵小雪的扮演者郑清文说:“有一次剧组正在木康街头拍戏,就听见不远处传来枪声,大家都以为是剧组在拍戏。后来我才知道,在片场的不远处,毒贩正在负隅顽抗,边防官兵与他们展开了激烈枪战,一名战士当场血染街头。”那天,她半晌没缓过来,忽然觉得毒品和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
云南毗邻世界毒品主要产地 “金三角”,这让云南边防总队成了一支永远处于战斗状态的队伍。云南一年四季气候湿热,由于地处高原,紫外线尤其强烈,边防检查站的战士们穿着厚重的防弹衣,24小时执勤,检查过往车辆,常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一线的战士们清一色有着黝黑的皮肤和干裂的嘴唇。
由于边防检查工作量大,每名边检战士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云南德宏边防支队有个木康公安检查站站长的小插曲——一个可疑的外地女子被拦下来时自称是在云南做米线生意,站长就不动声色地问:“买米线还是买帽子?”女人说:“不买帽子买米线。”可她哪里知道,“帽子”在云南是米线的酱料,这个都不知道,那还不露馅?
这些边境线上最可爱的人用自己的责任心坚守着岗位,时时刻刻在和毒贩在斗智斗勇。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多查一克毒品,国家和人民就多一份平安。
剧中男主角张宏伟的原型是在 “清网行动”中追捕毒贩牺牲的烈士陈锡华。剧中,张宏伟一直想要抓捕的毒贩很狡猾,多次抓捕未果。可是,就在张宏伟转业前,偶然遇到了这个毒贩。搏斗中,他和毒贩一起坠入河中同归于尽。当战友们在下游发现张宏伟的遗体时,他还死死抱着毒贩,胳膊怎么也掰不开。
郑清文说:“拍这场戏的时候我是真的哭了,根本不用酝酿情绪,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公安边防官兵的坚定和勇敢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这些演员们。
毒品危害 深入人心
导演王连平常常感慨涉案剧难拍。每年那么多涉案剧,广电总局通过的只有十几部,为什么?因为主题很不好把握,有的涉案剧会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怎么拍这部戏,他思考了很久,“主题要有教育意义,警察的形象也要丰满。时下兴起的谍战、清宫、穿越等剧是好看,但我觉得没有多大意义,看完了什么意义也没有。我拍缉毒题材的影视剧,就是想加强禁毒宣传,让毒品的危害深入人心。”
但具有教育意义的正剧往往又会落入说教的窠臼中,不为观众所接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王连平在拍摄中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诉求点”,用艺术渲染添加了感情戏的分量,全剧有兄弟情、战友情、儿女情和亲情,充满了人情味。
在《父爱如山》这个单元故事中,一位父亲为了儿子戒毒付出了一切。儿子毒瘾发作时,会把父亲当靶子打,老父亲每次都默默地承受,被打得遍体鳞伤。这个情节改编自吸毒自杀的著名演员贾宏声的故事。后来,毒贩引诱儿子到边境贩毒,山区没有信号,不能报警,父亲就找到毒贩,自己去替儿子背毒,最后和毒贩搏斗时被刺伤,流尽鲜血而死。
剧中边防警察的形象也可圈可点。女主角赵小雪机智英勇,但不乏女性的温柔善良。一位毒贩家破人亡后,留下了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小花,赵小雪便做了小花的“警察妈妈”,照顾孩子生活,让孩子彻底走出了阴霾。
主演王丁宇上初中时,亲眼见到自己的表哥毒瘾发作,并当着他的面买毒、注射。毒贩说:“这是你表弟啊?我送他点。”表哥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你毁我一个人就够了。”一个月后,表哥忽然高位瘫痪。王丁宇很少和别人说起这件事,觉得既难堪又心疼,每次想起来,这个七尺男儿都想流泪。
他还告诉记者,在“缉毒先锋站”木康公安检查站体验生活时,看到两个17岁的漂亮小姑娘,每人都将经过包装的大量毒品吞到胃里。为了缓解胃酸溶解,防止毒品进入胃中,边防官兵给了她们两碗米饭,她们却虚弱得连一口都吃不下去。王丁宇心情很复杂——由于无知,生命竟可以如此廉价。因此,王丁宇放弃了其他高片酬的剧本,选择参加这部“拍得累死累活”的片子,就是想为禁毒宣传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既然不能在一线缉毒,就力所能及地做点宣传。”
《美丽重生》这部剧在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非常强烈。很多网友纷纷留言:“希望《美丽重生》可以让更多的人重生美丽”;“向缉毒战线上的英雄们致敬”;“禁毒人民战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