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汝忠诗集《飞翔的高原》序

(2013-01-25 12:42:13)
标签:

印迹

人伦

事情

我的世界

我的生活

分类: 评论

热爱着,并被感动着

----赵汝忠诗集《飞翔的高原》序

杨佳富

 

在彩云之南,滇西之西,昌宁,一个从名字就充盈着昌达、祥和,流淌着吉祥、喜庆气息的地方,一方让人自然联想到物产丰饶的膏腴之地;昌宁,一片藏在沧江怒水之间常年开满了鲜花,溢满了绿韵,流淌着蔬果芳香,荡漾着丰腴气息的热土,这里有着青青的群山,潺潺的碧水,悠远的文明历史,迷人的田园风光。昌宁,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昌盛安宁,温馨含情,浑然天成。

这是一方提及就让人心生暖意的热土,是一片令沧江怒水眷恋了不知多少年,倾心呵护出的美丽之地;这是一个让人遐想联翩的地方,放飞思绪的灵息之地。同时,这也是一片有灵魂的土地,所有与这片土地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就像能穿越时空的灵魂一般活着,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有福的。诗集《飞翔的高原》作者赵汝忠就是34万多有福之人中的一员,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并被这方水土默默呵护着。作为这方水土的赤子,他热爱着这片土地,并倾心为这片土地歌唱着······

人生就像缓慢无声的流水,不知前方将流向哪里,也不知将在哪个角落隐去,但总是向着生活的最本真处流去。诗人是生活中的另类。毕竟,诗意的栖居与生活的真实相去甚远。诗人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的思考却超越了现实。

十八岁,芳菲的季节,放飞梦想的季节。《飞翔的高原》作者凭着初生牛犊的精神,第一次把自己稚嫩的习作寄了出去,想不到竟在地区的刊物上发了出来。于是,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他便与文学结下了珠串丝连的情缘。

红尘中,年轻的他出发了,像夸父逐日般追问大地上的一切生灵,追问生命过程的生与死。那些具体的事物与古老的文字,总是被这样的追问打开。让他深刻感悟到生命与自然奇妙的结合,让感觉、情感、理智、现实、冥想……与灵魂秘语,像神灵般思考着生命的本源。这,造就了他作为诗人的心灵史,也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让他的目光掠过喧嚣的尘世,投向幽远的历史深处,投向脚下这片祖先们生于斯逝于斯的土地,看到大地上逝去的事物,体悟着人世的苍凉与奢华。他活在时间之中,又活在时间之外。让他不但看着这个世界前行,也看着自己与世界的周旋。这应验了他对自己的诫勉:“没有梦境,没有梦幻般的创造,我的生活就是一条干渴的鱼。”

写作却是令人彷徨的。当下,在文字的世界里,崇高、理想、信仰、精英、精神、思想、道德……这些大词不再耀眼了,它所维系的正统、秩序,也在走向不合时宜的境地;非理性、反文明,在一个个小我的世界里出现。在诗集作者赵汝忠写作的二十余年里,文学从宏大叙事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滑向小我的私人生活、身体甚至下半身写作……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也因工业文明的到来结束了,诗意的充满灵性与神性的自然,如水一样从文字的石缝间漏落。那种对自然的崇敬与富有诗意的描述和发现,不再激发起语言的潜能与它无穷的可能。自然与人类精神相通而升华出的审美境界,中国艺术最高之境----天人合一,随之远去。我们转过身来,面对的只剩下人类自身甚至只是身体本身,我们正从这个世界的广大走向狭小,欲望化的叙事洪流淹没了这个世界无尽的丰富。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诗人只能忠实于自我。赵汝忠保持着自己的天地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敬畏感。坚守传统,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先锋;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坚守传统成为文人精神的皈依。他的写作常常借助传统,自然紧贴于大地上世间人伦的温暖,表达传统的融合与温馨,诉说现实与传统的对接。这种来自岁月纵深的文化因子,作为一个精神整体,发出了让个体无法抗拒的感召力。

生命意识如果是一种温度,那么,他的诗歌最显著的色调就是浸透了这种温婉的体温。他的世界呈现出的景象是瞬息的、暂时的、变幻的,它们都带着强烈的时间印迹。面对历史,我们能感受到它的气息,感觉它的存在,它把我们看不到的事物延伸过来,真正的诗人就是把这些已经虚妄了的气息表现出来,把这种存在再现于字里行间。在他的诗歌作品中,表达的是心灵的历史,是心路的历程,是消失了的生命现场。这种表达,只有与个体的生命意识融合在一起时,它才是活的,才具有了生命的张力,那些活在每个心灵之上的美好因子,才是他深深感知并被感动着的。

他写忧伤和期待,写天下的美和人类的爱,写他的心事,写他的能力所能感悟和思索的一切。这让他在平凡、琐屑的现实世界之外,有了一个温馨充盈的内心世界,发现或者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饶寥廓的远方风景。

所有热爱文学的人都会相信,文学是陶冶心灵的净化剂。因为,文学抚慰了我们的心灵,她带给我们的感受,无可替代。因此,我一直认为,写作,是这世上最动人的事情之一,是一件充满芳菲的心灵远行。愿赵汝忠在今后的生活中写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2011年12月于昆明滇池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