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的文化情怀——序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
(2012-06-20 15:43:41)
标签:
杨佳富海地宋体难忘的战斗文化 |
分类: 散文 |
历史散文的文化情怀
——序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
王晓虹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生活,更取决于它能超越多少时代的生活。因此,每部优秀作品在反映生活的同时,都含有某些永恒的方面,作家的使命就是从特定的人、特定的时代生活中发掘出这些永恒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哲学家是相通的。近年来的散文创作中,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成为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一些作家驻足在历史发展的某一时刻,关注其中的某一地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从中寻找精神表达的视角。一些军旅作家的历史文化散文也融入这一创作潮流中。
杨佳富的这些作品把历史文化散文的“大”推到了一个新的程度。篇幅上多为两三万字,内容上,论史钩沉,旁征博引,纵横驰骋,上下翻飞;手法上,小说的情节叙述、诗的情感宣泄、散文的散漫自由融在一起,努力探索着,力图在一种新的构架中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和超越。
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是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一篇骨中有钙的力作。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自1950年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职能,在完成边防检查、边境管理、群众工作,打击犯罪、维护边境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等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参加了20世纪50年代剿匪战斗,20世纪60年代中缅边境勘界作战,20世纪80年代自卫还击作战,20世纪90年代西南缉枪缉毒攻坚战、进入21世纪以来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2007、2009年两次组建第六、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维和等重大行动;先后多次妥善处置了境外局势动荡涉我问题等重大边境突发事件。2004年作家奉命负责筹建总队历史馆,他带领大家收集了很多珍贵历史资料,2010年总队建队六十,他又撰写总队简史,他艰苦的记录下这些难忘的战斗。
也许与职业有关,杨佳富的作品大多没有那种缠绵琐细的小人情调,他的散文大气磅礴。面对云南边防,杨佳富发出感慨:这是一支屡建奇功的英雄部队,纵横万里,远赴海地,从彩云之南到大洋彼岸,创造两赴海地维和建奇功的奇迹,赢得“维和英雄防暴队”及“维和先锋队”赞誉;这是一支屡破大案的英雄部队,跨出国门,围剿“金三角”,打毒枭、截毒线,从西南国门到中缅老泰,创造“四国万里空中拦截毒枭”的奇迹,赢得“云岭雄关”赞誉;这是一支在新世纪履行新使命中不断跨越发展的劲旅,多年来,他们守国门、稳边疆、固边陲,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立下奇功,续写“云岭雄关”新传奇。
对于军旅散文而言,杨佳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创作本身,而在于他挣脱现实羁绊的努力和心灵的张扬,在于那种探究人类的精神和生命的自在状态的努力,在于那种充满阳刚的野性,和那种与云南边境扭结在一起的生命力度。尽管,近年来,杨佳富已经显出难以自我超越而带来的焦虑和困惑,但是,他所做的努力,对于军旅散文。乃至当代文坛都是极有意义的。他所表现的那种超越性正是军旅文学多数作品尚显不足,需要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