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散文的文化情怀——序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

(2012-06-20 15:43:41)
标签:

杨佳富

海地

宋体

难忘的战斗

文化

分类: 散文

历史散文的文化情怀

——序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

 

王晓虹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不仅取决于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生活,更取决于它能超越多少时代的生活。因此,每部优秀作品在反映生活的同时,都含有某些永恒的方面,作家的使命就是从特定的人、特定的时代生活中发掘出这些永恒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与哲学家是相通的。近年来的散文创作中,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成为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一些作家驻足在历史发展的某一时刻,关注其中的某一地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从中寻找精神表达的视角。一些军旅作家的历史文化散文也融入这一创作潮流中。
     最引起我关注的是杨佳富。他曾经以小说电影电视小说奠定自己在文坛上的位置,近年来由小说转向历史文化散文的创作,他的《南国之恋》、《彩色的情话》、《梦里的山妹子》、《情系云岭雄关》、《走过丝绸之路》、《多情的异国人》《神秘的边境线》《初恋绿色长城》《花落知多少》等长篇散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为散文界关于大散文的讨论提供了一批重要的文本。
      不要看轻了杨佳富由小说到散文、由军事题材到历史文化散文的转变。它不是出于一时激动的偶然行为,也不是随意写写的休闲式写作,杨佳富是严肃、认真甚至有些沉重地转向散文创作的。他说:“当今的社会太复杂了,一般的小说很难概括。近距离看生活往往看不透,我就先写点历史方面的散文。这样写作能使我更自由一点,理智一点。”他认为,“最终印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的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心智果实的长期积累,而最能让骚人墨客思绪恣意飞驰的是散文。”他并不认为散文比小说好写,“不要认为喜了怒了怨了恨了惆怅了都可以在散文中宣泄而不用担心被散文拒之门外,我从未感到散文是在灯下放一支轻曲、煮一杯咖啡之后,就可随意去做的事。”“散文是讲究气、韵、趣、味的。”“散文必须与小农经济生发出的乌托邦意识绝缘。散文应避开无病呻吟的痛苦状,也应远离那种甜得令人发腻的小布尔乔亚的矫情。”

杨佳富的这些作品把历史文化散文的“大”推到了一个新的程度。篇幅上多为两三万字,内容上,论史钩沉,旁征博引,纵横驰骋,上下翻飞;手法上,小说的情节叙述、诗的情感宣泄、散文的散漫自由融在一起,努力探索着,力图在一种新的构架中实现对自己的突破和超越。

杨佳富的《难忘的战斗》是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一篇骨中有钙的力作。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自1950年成立以来,认真履行职能,在完成边防检查、边境管理、群众工作,打击犯罪、维护边境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等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参加了20世纪50年代剿匪战斗,20世纪60年代中缅边境勘界作战,20世纪80年代自卫还击作战,20世纪90年代西南缉枪缉毒攻坚战、进入21世纪以来开展的禁毒人民战争、2007、2009年两次组建第六、八支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维和等重大行动;先后多次妥善处置了境外局势动荡涉我问题等重大边境突发事件。2004年作家奉命负责筹建总队历史馆,他带领大家收集了很多珍贵历史资料,2010年总队建队六十,他又撰写总队简史,他艰苦的记录下这些难忘的战斗。

也许与职业有关,杨佳富的作品大多没有那种缠绵琐细的小人情调,他的散文大气磅礴。面对云南边防,杨佳富发出感慨:这是一支屡建奇功的英雄部队,纵横万里,远赴海地,从彩云之南到大洋彼岸,创造两赴海地维和建奇功的奇迹,赢得“维和英雄防暴队”及“维和先锋队”赞誉;这是一支屡破大案的英雄部队,跨出国门,围剿“金三角”,打毒枭、截毒线,从西南国门到中缅老泰,创造“四国万里空中拦截毒枭”的奇迹,赢得“云岭雄关”赞誉;这是一支在新世纪履行新使命中不断跨越发展的劲旅,多年来,他们守国门、稳边疆、固边陲,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立下奇功,续写“云岭雄关”新传奇

对于军旅散文而言,杨佳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创作本身,而在于他挣脱现实羁绊的努力和心灵的张扬,在于那种探究人类的精神和生命的自在状态的努力,在于那种充满阳刚的野性,和那种与云南边境扭结在一起的生命力度。尽管,近年来,杨佳富已经显出难以自我超越而带来的焦虑和困惑,但是,他所做的努力,对于军旅散文。乃至当代文坛都是极有意义的。他所表现的那种超越性正是军旅文学多数作品尚显不足,需要强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