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第三本拙著《盘点公安文学》后记

(2011-03-04 13:26:1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盘点感言

——第三本拙著《盘点公安文学》后记

 

    叶兆言说:“是人都应该有一份平凡之心,要干一行爱一行;是人都应该有一份敬畏之心,要干一行尊重一行。”本人自认为一直在这样努力,这些年除了在本职上尽忠职守外,我把另一份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情给了公安文学,我把这看作是是公安事业的一部分,把几年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研究公安文学上,怀着对公安作家的敬重和钦佩,更怀着对公安事业的尽心和敬畏。

今年秋搬进新家,有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书房,乔迁恰逢结婚十年,于是取出原湖北省公安厅副巡视员邹义伦题赠的婚联,准备悬于书房励志。旧居虽然窄陋,但邹伯父的墨宝作为贵重的礼物一直被仔细珍藏着。不想装裱时遇到困难,便怀着忐忑之心上门求先生再赐丹青,邹伯父欣然应允,将原联巧改一字,挥毫书为“友结同心丽日照,文出硕果乡国光”。婚联不仅将我们夫妻的名字巧妙藏于其中,更有益后学,激励我善待生活,自强不息。

邹伯父虽功成名就,可是退休后仍勤奋耕耘,创作出版了《仙源何处——我读恩施》,令晚辈钦佩不已。特别是,老人家带着花镜细读我前两本拙著,并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殷殷之情令晚辈无比感动。

搬进新家的兴奋和满足感难以退却。记得读大学时,7个人挤一间宿舍,连放一张书桌都是奢望。刚到现在的湖北警官学院(原名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工作时,也是4个人一间宿舍。如今,学院党委为全院教职工创造了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我还有何理由不发奋工作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一个从闭塞的小乡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够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该感谢的不仅是学院和公安事业,还有全社会。故此,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遗余力地从事公安文学评论工作,为宣传人民警察的公安文学做些事,也算是回馈公安队伍的培养和社会的给予。

我的第三本公安文学评论集《盘点公安文学》付梓后,没有了第一本《点击公安文学》出版时的兴奋。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渐趋平和了,也许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抑或拥有了一定的积淀,理性多于激情了。但多少还是有一些自得的,那毕竟是一份心血和结晶。岁月如河,每个人都是划舟击水的过客,然而每个人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放弃了别人眼里的很多享受,潜心苦读,挑灯夜战,却也收获了别人体味不到的心灵愉悦,还结识了许多公安作家朋友。正如陶范编审所说,我与公安作家们的关系是别人抢不走的,也是金钱买不到的。

试图使我的胡乱点评不与作家所要表达的主旨大相径庭,然而,“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加之自身学力不逮,难免有距离。但我保证那是我的真实感受和肺腑之言。公安作家创作是受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吸引和启发,而我则是被公安文学作品描绘的那种生活所吸引,作家和我都有各自熟悉的生活,这生活里有共同的地方,更有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我和作家之间是否存在共鸣。公安作家用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想,而我则是借助公安作家笔下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理解。

通过近10年来潜心研究公安文学,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自认为对当下公安文坛的了解还是比无暇顾及此领域的人知道得多一点,也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这还需公安作家们继续支持。

这本书的完成得到了一批作家朋友的支持,如北京的穆玉敏、李迪、吕铮,天津的李小重,湖北的彭祖贻,浙江的陈谊(艾璞),山东的房学经、魏永贵,湖南的易卓奇,云南的杨佳富(彝名乌蛮兹佳),辽宁的常大利,黑龙江的库玉祥,广东的陈计会、邓醒群、雷华带、林颖辉等公安作家。新华网副刊俞胜编辑、《学习月刊》肖国才副主编、警察网(www.police.com.cn)站长贾永生副教授、内蒙古公安网戚明星编辑、辽宁公安网张蕾编辑等总是及时地审读我的拙作并刊发。中国文学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警察网、中华励志网、北京文艺网、森林公安网(警事时空网)、陕西警韵网、警察网、“求是”理论网、(香港)当代作家网、山西作家网、天地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网、山西出版传媒网、甘肃作家网(西北文学网)、成功教育网、东方财富网、河北遵化党史网、辽宁台安文学网、辽宁昌图公安网、山东德州警务网、河北作家网、湖北作家网、公安内网公安部宣传局网、全国公安文联网、河南原野公安文化网、云南公安文联网、湖北省公安厅政治部宣教处网和北京《文艺报》及《人民公安报》、上海《文学报》及《东方剑》杂志、《广州公安》杂志及《广东公安》报、《重庆晚报》及《长寿文艺》杂志、《湖北警察》杂志、湖北仙桃《警官文学》等网络报刊杂志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让我深怀感念。

此外,还要感谢数年来一直关心我的诸多公安作家,如武和平、张策、赵志飞、王仲刚、郝泽军、朱维坚、黄土、刘美兰、但远军、李培刚、张西、沈雪、程建国、黎明辉、鲁艺兵、劳美、朱东锷等,还有我的恩师张永健教授、我的老师戴建业教授、樊星教授,孝感学院的周水涛教授、武汉大学的赵小琪教授、河北大学的阎浩岗教授等。我的大学同窗黄学龙副主任、许海博士后、张学军编辑、好友陈冰编辑和学生朱晓女士为我呐喊鼓劲,也让我感念不已。世上没有永动机,人更不是永动机。在我懈怠偷懒之时,正是这些领导、老师、朋友、学生鼓励我不轻言放弃。

该书凝集了我自身的心力,更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四十不惑,四十岁给了我一颗平凡之心,让我切实感知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如果妻子不默默支持我,我这第三本书的出版根本不会这样顺利。

此书算我对公安作家们一个小小的交待,算我献给家人的一份礼物,也算我在喜爱的公安文学研究路上的一个节点。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翟勇彪先生,他的一篇《批评张友文:拓荒者?徒劳者?》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于2011130挂在“警事时空网”上,到目前为止点击率已直逼1500。与此同时,新华副刊网、湖北作家网、警察网等10家网站也陆续刊发;圈子里朋友的博客也在帮忙相互转载,如李小重、劳美、穆玉敏、房学经、沈雪、陈谊(艾璞)、黎明辉、但远军、鲁艺兵、罗易祥、张望、朱东锷等公安作家。用黎明辉的话来说,“转载也是一种支持”。当然,也有杂音,并不是坏事,说明在下从事的活路还有人“关心”,也说明俺不是一个“零余者”,在此对怀有善念及其他用意的人一并躬谢。

 

                                            作者张友文

 

                                           2011年春于汉口功不唐捐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