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雪封山

(2009-10-16 15:00:29)
标签:

独龙族

边防派出所

马库

独龙江乡

杂谈

分类: 杨佳富作品选

2008年11月22日 电子版>>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报08版

大雪封山

山高路险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一年中有着半年的大雪封山期。为建设怒江公安边防支队独龙江边防派出所荣誉室,我们在封山期间,走进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独龙江。就在我们离开的那天,下起了封山后的第一场大雪。

从独龙江到贡山县城,要翻越海拔3750米的黑普雪山。

离开独龙江时,我们特意准备了食品,可到了山顶,看看被大雪覆盖的公路,才意识到,这点“装备”太不够了。立时,所有最可怕的字眼全都浮现在脑海里。远远望去,盘山而下的公路就像是凿在悬崖的一道细线,路边是被风雪侵蚀随时可能崩坍的大石头,下面的万丈深渊像恶魔般张开着血盆大口……曾经在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当过驾驶员的司机小和像小孩背书一样回忆着每段公路该怎么走,我们就这样在雪地里摸索着前进,不到100公里的路我们足足走了10个多小时,万幸的是,终于走出来了。

这段历险,令我想起没能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边防战友:张卜、庄云、邱旦史、孔玉录、张枝繁、刘金国、齐当此、于建辉……他们中有人至今连尸骨都没有找到,墓碑后面只是一座衣冠冢。

独龙江最大的一次医疗抢救行动发生在1964年。张卜,一名普通的边防战士,在一次查界途中患上了一种怪病,部队军医、地方中医、西医都找不到病因,当时,独龙江已大雪封山,转院治疗已无可能。这个情况很快被用电波传到了山外,传到了党中央,经周恩来总理百忙当中批示,通过外交途径,派出飞机借道缅甸飞临独龙江上空空投下药品。然而由于独龙江山高林密,等官兵们十几天后找到药品,战士张卜已经牺牲了。他的墓碑上至今刻着:“干革命不讲条件,保边疆卫国献身”,横批:“光荣”。

独龙江边防官兵们的奉献,首先是个人情感、生活的奉献。这里有过许多铁血男儿与柔情女子用电报“鸿雁传书”的现代爱情故事。派出所现在的官兵中,只有3人成家并两地分居,一半以上干部年过30还没有意中人,几乎所有的干部在家乡找到对象后不到1年就告吹。江西籍司务长郑小鹏去年初就准备结婚,但由于封山和工作繁忙,将婚期一拖再拖,最后不得不和女友分手。大学生干部李鸿自愿申请到独龙江,在他递交申请书的同一天收到了女友来信,信上只是简单几句话:你真要进独龙江,那我们的感情也就到了头……在爱情与军人职责之间,李鸿选择了独龙江。

下面是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工作记录:2月9日,教导员与两名干事一道,在9天内将迪政当村向红村民小组独龙族群众雄贵祥家新换发的户口册送到家中,并调解了雄贵祥父子间的纠纷。

9天才换发一本户口册?我们要问个明白。独龙江派出所所长雀卫红为我们作了解释:3位同志背着粮食、饮具、帐篷,从巴坡出发,穿越原始森林、过溜索、经受蚊虫和蚂蟥的叮咬,步行4天到达迪政当村,第5天再步行往返12个小时,将新户口册送到雄贵祥手中并调解了家庭纠纷,最后用4天时间回到派出所。

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质量的理由。所里相继制定了户籍室内勤民警行为规范、户口登记规范、文明用语等规范化制度,推行“微笑服务”、“全天候服务”。兑现“办证只让群众跑一次”、“有困难找派出所”、“群众来访一次,警官回访一次,次次有答复,事事有着落”等服务承诺。为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实行“一区多警,一警多能,责任到人”的警务模式,并在3个村实行驻村警官制,确保了独龙江多年的无涉黄、涉赌、涉毒的“三无乡”,保持了这块净土的宁静。

马库是独龙江乡最偏远的村庄之一,28年前,边防官兵在这里建起了教室,官兵们自己担任教课老师,让马库的独龙族孩子有了自己的第一所学校,派出所每年都挑选一至两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官兵到学校任教,当地群众把学校亲切地命名为“马库警民小学”。时光流逝,从马库小学走出来的独龙族学生忘不了担任第一任老师的战士张建民,当时学校仅有7名学生;超期服役、连续5年任教员的第八任教师陈施洋退伍时,马库村150多名独龙族群众送了一程又一程……27年来,从马库小学走出的200多名学生中,28人获得高中文凭,8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13人走上了乡镇以上领导岗位。

在独龙江,忘不了边防官兵的何止是孩子们。独龙族群众忘不了,在抢险救灾中,是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救助了他们;忘不了,是官兵们帮助他们在峡谷中建起了第一个猪圈、第一个蔬菜大棚。巴坡村的阿都老人记得,当他被毒蛇咬伤后,是黄士安军医用嘴将他脚上伤口中的毒液一口一口地吸出,并寸步不离地守了他3天3夜。仅近两年间,派出所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百余件,真正成为了独龙人民的贴心人。

“让我再陪陪老乡的英魂”、“我坚决请求再在独龙江工作一年,请上级领导一定答应我的请求,让我再陪陪老乡的英魂……”去年大雪封山期结束后,北京籍士官张爽在即将调出独龙江到贡山县边防大队工作时在要求留任申请书中写道。2001年8月,北京籍边防战士于建辉在执行抢修独龙江公路任务时英勇牺牲,与其他7位边防官兵一道,长眠在巴坡烈士陵园。像张爽一样,现驻独龙江派出所工作的官兵都是主动写申请,或要求调入、或请求留任,张爽是怒江边防支队100多位提出申请官兵中的“幸运者”。

奔流不息的独龙江水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沉寂的日子,却留下了一代又一代戍边人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