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问候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杨佳富作品选 |
来源:《云南公安边防报》2008年12月29日 作者;杨佳富
祖国的北方已经下过几场雪了,而南疆云南边境却是一片春意黯然。这春意来自大自然,更来自边防官兵热情的心。2008年11月14日开始,总队文艺慰问演出小分队带着总队党委、首长和机关的亲切关怀和问候,到总队基层部队慰问官兵,一路欢歌笑语。我作为领队,看到基层部队的可喜变化,我不得不拿起笔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日子。
随笔之一:锡都拉开帷幕
太阳出来了,大自然奏响了她的华采乐章。我们像跳动着的欢快的音符,从昆明向红河出发了。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太多的地方值得你来去流连忘返,红河就是其中的一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因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红河边防情况复杂、任务繁重、斗争尖锐、条件艰苦,多年来,广大公安边防官兵在各级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扎根边疆,精忠报国,无私奉献,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做出了重大奉献和牺牲。部队涌现出 “钢铁战士”杨红兵,、“打黑除恶勇士”肖国华等先进单位和英雄模范人物,成为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公安边防部队。
11月13日,我们来到支队机关所在地锡都个旧,进入支队机关首先被支队经济适用房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所吸引。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红河片区多数基层单位地处偏远落后的边境山区,干部住房一直是个难以妥善解决的大问题。早在10年前由红河公安边防支队自筹资金建盖的30余套经济适用住房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干部的住房需求,大部分干部多年来靠个人购买和租住房屋的办法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河公安边防干部的缺房问题日益凸显。这一现状引起了红河公安边防支队党委的高度重视,党委对干部的住房困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把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和构建和谐部队,推动红河公安边防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来抓。为此,经支队党委多方奔走,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为将这一民心工程办好,成立了由红河公安边防支队、河口边防检查站、金水河边防检查站三方人员组成的建设房领导小组,严把工程质量关。支队政委杨正宏介绍,该工程竣工后,可基本解决红河公安边防支队、河口边防检查站、金水河边防检查站干部的住房难问题。
11月14日,我们在锡都个旧进行了首场慰问演出,支队机关、驻个旧直属队百余名官兵和驻地群众在机关球场观看了演出。
下午16时,在演员张英一曲欢快的《火辣辣的军营火辣辣的兵》的音乐中,身着迷彩手持红绸的演员们奔上舞台纵情歌舞,演出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随后,各类精彩节目悉数亮相,徐豪的男声独唱《疼爱妈妈》表达了边防官兵对远方母亲的思念,李雄燕的女声独唱《故乡的哈达》表达了对故乡和战友的祝福,曾巍的川剧绝活《变脸》和朱勇的瑜伽杂技表演惊险刺激让人眼前一亮,吴弘彦的独舞《玫瑰》、闫静雯的独舞《一片梨花》唯美曼妙如梦如幻,杨建国和黄佳的双人舞《风从草原吹过》和廉晓华葫丝独奏、刘丽娜、黄佳伴舞的歌舞《竹林深处》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而罗宁云、徐忠阳的相声《吹牛》和罗宁云、曾巍的小品《随军老爸》则在幽默搞笑的气氛中映射了边防官兵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使演出在掌声雷动中达到了高潮。随后,红河支队根据部队题材改编的节目纷纷登场,支队勤务中队的吉他弹唱《我们这里还有鱼》也同台演出,特勤中队七名战士自编自演的佤族舞蹈《摸你黑》,把云南临沧热情洋溢的民族风情搬上了舞台。在90分钟的演出中,演员们优美的舞姿、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官兵和驻地群众的阵阵掌声,演出高潮迭起,营区内的歌声、掌声、欢笑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演出在全体演员的少数民族酒歌组合《祝福明天更美好》中圆满结束。
演出结束后,官兵们感慨地对我们说:“今年的演出无论是音响设备、演员的演技,还是整个演出的衔接、节目的编排都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节目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官兵工作和生活,真真切切地享受了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北方的冬天,阴,冷,湿。太阳也像怕冷,捂在厚厚的云做的被子里,不肯出来。可是,云南,就大不一样了。红河谷地,木棉花开得像火,香蕉叶绿得快要滴下下来了,金合欢树是鸟儿们的天堂——这里没有冬天!心像突然从地窖里拿出来,给太阳烘的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