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杨佳富作品选 |
来源:《边防警察报》2007年3月26日 作者:杨佳富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偏远小镇上,座落着一个对缅甸开放的国家级口岸——这就是国务院于2000年6月正式成立的猴桥边防检查站。这个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周围,山大沟深,每天的日照不会超过八小时,早晚温差接近十六、七度,而且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然而,就在这片看似隔绝的土地上,一直活跃着一群与山为伴的橄榄绿。
出入境检查是检查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这里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有傈僳族、景颇族等,由于民族风俗、地理文化等差异,使得检查站在出入境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全站官兵不得不在群众工作上下更大的力气。执勤官兵在工作当中,积极热情地为出入境旅客服务,始终将“依法执勤、文明执勤”作为执勤的准则,同时主动地为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妇女提供帮助,提拿行李,尽量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减少他们出行的负担,让他们在异地他乡始终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执勤之余,官兵们还组织走访,资助失学儿童,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官兵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渐渐地,群众对他们的工作越来越支持,越来越信任他们。现在,驻地群众经过检查时,都会自觉地接受他们的检查,有的还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线索。当口岸的官兵们到外面堵卡、巡逻,或是在外执勤当中遇到什么困难时,只要当地的群众看到,他们会主动热情地为官兵们送来水和食物。当官兵们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会说“没有你们边防官兵们为我们站岗放哨,堵住那些境外进来的大烟,我们村不知道要被祸害成什么样子呢,要感谢的应该是你们啊。
这里与缅甸相接,经常有毒品从境外进来,企图从口岸通过,因此缉毒工作是他们工作的重点。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一些不法分子运送主要的是鸦片。猴桥建在水流较急的槟榔江畔,执勤官兵利用出入境人员必经桥上通过的有利条件,对出入境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这里执勤,官兵们时时刻刻都要睁大了眼睛,密切注视着过往的车辆与行人,准备随时发现可疑情况。长期的缉毒工作使官兵们个个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无论贩毒分子把毒品藏得多么隐蔽,也都休想从执勤官兵的眼皮底下溜走,使多少梦想着靠走私毒品发家致富的不法分子纷纷在这里下了马,每年查获的毒品达数十公斤,缉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人们都知道云南的水是清纯可口的,可在他们这里却不是那么回事,这里的饮水无法靠饮水公司提供,所以只能饮用山上流下来的山泉,但山泉里含有严重超标的大肠杆菌。一位在这里工作了多年的干部就是因为长期饮用这种水导致了头发严重脱落,而且记忆力还有所减退。站领导多次向省总队反映,在2006年8月,总队为该站配发了一台净水设备,全站官兵们终于可以喝到干净放心的水了。站里的用柴要靠官兵们自已到附近山里捡拾一些枯树枝,一捆一捆的从山上背下来,然后再一截一截的辟开,这才能拿来烧,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站里配置了电脑学习室,安装上学习软件,学习网页制作、办工自动化等,不仅丰富了官兵们的生活,还让官兵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使官兵们在转业、退伍后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夜幕降临,槟榔江的微风带走了我身上的倦意,繁星闪烁,与滨河路的斑斓灯光交相辉映。浓郁的田园气息和着古永河的涛声将伴我入梦。猴桥,这颗深山的明珠,在群山的怀抱里甜甜地睡着了。好一个甜蜜安闲的酣梦啊!猴桥,就像一个可爱的婴儿,一个枕在大自然奇山秀水的好梦。
琼瑶有一句歌词说:我有一帘幽梦,不知跟谁与共。猴桥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梦,一个需要与世人同欢共享的太平盛世梦。
槟榔江五级梯形电站的开发,圆了猴桥人“西电东送”能源梦;下街中心集镇的开发,花水移民搬迁工程、各村社文明新村的建成,圆了猴桥人绿色家圆梦和新农村建设的小康梦;而腾密路,则圆了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千年通达梦!
我们的战友们啊,就是这梦的守护神。蔡政委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猴桥边防检查站作为中国对缅甸开放的桥头堡,全站官兵以全新的面貌、更大的通关能力迎接中外出入境的旋客,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站好岗、服好务。”
2007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