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旧金山之旅

标签:
旅游育儿斯坦福谷歌旧金山 |
分类: 岁月留痕 |
“如果你还活着,它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它会让你起死回生。”这是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说过的话,飞抵旧金山的四天,我用心去体会着这段话的含义。
下了飞机,我们到租车中心提车,当我被指引到车前时,眼前骤然一亮,拿乖媚游记中的字句来形容:We got the most
fabulous car- a small, sparkly red one! It was really swag.
这是一辆近乎崭新的2016款尼桑,开着这样一辆车上路,在炽烈的加洲阳光照耀下,心情顿时大好起来。
提起旧金山,不能不去硅谷,排掉苹果,脸书,思科等一众名企,开着靓车直奔谷歌。那个我曾经在家中为它工作了一年半的谷歌,终于呈现在眼前!
由于地形不熟,展转了半天,先到了一个野生景区Mountain
View和Intuit公司,才找到了Google。一片郁葱的大地,数座低矮的楼宇镶嵌,主楼最高也就四层,仅仅是在路边立几个牌子,告诉人们公司到了,就这么简单!相比之下
,中国的企业大多面子当先,即使是小公司,也会以豪华标榜,好像只有楼宇气派才能彰显公司的名气。很有差异的中西文化啊,朴实无华,以实力说话,这就是全球响当当的谷歌,就是这么任性!
在这里有乖媚天天看和玩的Youtube,有随时指引路线的Google
Map,有占了全球半壁江山的安卓,Google+,最近听说又有了Google
Flight……层出不穷的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你还能想像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什么新玩艺儿横空出世吗?有这样一座宽松的园地,给了工作者们充分展开想像的空间。心里不由得期许,要是儿子能有一天成为这里的一员该有多好。
旧金山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原来它的建校由来并非流传的那样,斯坦福夫妇在东部拜访了各大学校长、听取了他们的建议是实,包括哈佛大学,最终决定捐款建一所大学、一座博物馆。经过6年的建设,1891年斯坦福大学正式开学。斯坦福夫妇在建立大学时,为新大学立下的规矩与当时绝大部分大学都不一样:男女同校、不分宗教派别、实行公民教育。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流淌,斯坦福大学早已成为首屈一指的名校,被称为“西岸的哈佛大学”。
从历史到现实,斯坦福与哈佛有如此多的牵连,我猜想这也许是“美丽谎言”以哈佛校长作为陪衬人物的原因吧。
和5月去的华盛顿大学不同,斯坦福大学虽然绿地面积很大,但参天大树并不多,在拱形长廊里行走带来阵阵阴凉。从大门进去,宽阔的校道两旁是一棵棵硕壮无朋、高耸挺拨的棕榈树,象是两排威严的卫士守卫着斯坦福大学。据说这些棕榈树是斯坦福的同龄人与见证人,斯坦福每年都要为每棵树花上3一5万美元去维护。正对校门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教堂。
斯坦福先生去世后,斯坦福夫人在校园建立了一座纪念教堂,教堂正中以四幅代表love(爱)、hope(希望)、faith(信义)、charity(博爱)的精美而感人的壁画寄托了她对斯坦福先生心灵的追思和怀念。
当然,斯坦福给人类贡献巨大的当称高科技明珠硅谷,原来硅谷是从斯坦福分离出来的,1951年,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Frederick
Terman)决定在校园创办工业园区,因此将校园的土地租给当时的高科技公司使用。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奠定了硅谷的基础,并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的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硅谷之父”。从早期硅谷电脑电子产业的崛起到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斯坦福与硅谷联手打造了一夜致富的奇迹,谱写了新世纪的神话。
开阔的校门广场、古朴的砂岩大门、优雅的胡佛塔,庄严的纪念教堂,深沉的罗丹雕塑群,典雅的拱形走廊——显示出这所世界著名学府建筑风格的厚重、粗犷与深邃。
17海里风景线和卡梅尔小镇
徜徉完硅谷,我们一直南下来到著名的度假圣地17英里海滩,树是灰蒙的,沙是洁白的,海是海蓝的,好美的一幅画卷。有着“北加州最美海岸线”之称的
17-Mile Drive
果然名不虛传!那里充满自然森林与海景生态,辽阔的风景视野,一望无尽的碧海蓝天﹑礁石﹑在天空翱翔的海鸟,让人不知不觉卸下平日的压日!这里更是孩子们的乐土,乖媚玩得流连忘返,把逛小镇的时间又挤了一半出来重返海滩,一个浪头拍来,媚被冲了,姥爷为拽她也跟着掉进水里。 Spanish
Bay 是全 17-Mile Drive 最美的海湾,不由分说,媚欢跑在海岸线上。
都说卡梅尔小镇是海滨文艺小镇,果然,精致小巧的建筑,典雅的花园,别样的路牌,别看它小,已经闻名上百年历史了呢,据说上世纪60年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居住在此,并称其居所为“可以居”。小镇充满艺术气息,随处可见别致的画廊、餐馆、咖啡馆、小旅馆、英国茶室,真是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感受。如果时间充裕,真应该住下来,一个街一个街走走用心去体会。一百年来,迄今为止只有四千多居民的卡梅尔风采依旧。
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
在旧金山的第三天,我们才真正来到旧金山的地盘。叮叮车没坐,九曲花街没走,径直来到渔人码头Pier39,和温哥华的渔人码头相比,旧金山的热闹许多,街头卖艺的,小吃,店铺,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熙熙攘攘,海风袭来,阵阵凉意,仲夏7月不穿外套都不行,海狮无视观看它们的无数目光慵懒地晒太阳。下午时分,品尝了特色胜于味道的面包碗海鲜。
旧金山的地标大桥是必去的,风太大没有到桥上去走,只在观景台留了几张影,开着车在桥上走走也算是来过了。说来很有特点,旧金山的五座大桥我们走了四座,从东向西单向收费,这点比温哥华的port
mann 和金耳桥不知要大方多少。
和高中大学同学相聚
旧金山这一行最难忘的不是那些新奇和美景,而是扫去一切陌生,找到如置家归的感觉。在那里,我见到了几十年不见的两位朋友,一位是曾经头顶头相邻睡了两年的大学时代小伙伴儿谷荃,一位是曾经前后桌共同学习三年的莫逆好友纪兰。
岁月的风霜,已经让当年文气白静的谷姑娘大变身,但看到如今的她不仅家况殷实,更培养出杜克政治系高材生,我不得不佩服她憨实背后的聪明智慧。她说她的运气好,命好,歪打误撞,无心插柳却成荫,但谁又能抹煞这些年来他们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换来的今天的康居生活呢!
在谷妹妹家住了两宿,聊天吃饭,叙说分开后这些年来她的心路历程,陪我们游走旧金山的大街小巷,最后还兜了一大堆她家女儿的衣服回来,真的就像自家姐妹,不用考虑面子,不管新旧,送的和收的都是那么自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再看另一位,我心目中高中时代的最好朋友,已经是国内独资企业的高管,硬是放下一切走出国门,就冲着这股志气,也不难想像她的今天。虽然她经历了几年情感低谷,但这次我分明看到的是满脸的势气,精神饱满的她,阴霾不再,她最终找到了她的Mr.
Right!伴着感情的归宿事业也正在风生水起。
现在的男朋友是位瑞典暖哥,经营着一家会计事务所,他为我们一家的到来,放下一切工作,辞掉所有应酬,精心准备三个小时,呈现了一桌瑞典风格的家宴,餐桌中心摆放了四个小国旗,中、瑞、美、加,多么有心的布置,最高礼遇的款待,我要醉了!
人们说,如果你去旧金山,别忘了摘朵花,把心留下。于我来说,都不用摘什么花,那种用任何事物都换不来的情愫激荡着,心就已经留在那了。或许这就是旧金山的魅力所在吧。
前一篇:在温哥华观看毕加索画展
后一篇:安乐吉祥的生活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