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日子,追寻母亲的足迹

标签:
保定女中母亲王家大院徐水杨村情感 |
非同寻常的一天,赋予了太多含义的一天。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也刚好是圆坟的日子。在祭奠和安放了妈妈的骨灰之后,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追寻起妈妈曾经行走过的足迹,蒙蒙细雨下,哥哥开着车,载着爸、平姐和我回到了妈妈的老家——保定。
虽然三次到访过保定,但这座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和当地的人说上一句话都会倍感亲切。一想到这块土地曾经养育过母亲并伴随着她的成长,就会莫名地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许这就是缘吧。
保定女中的烙印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妈妈在我耳边念叨过无数次的她的母校:保定女中——这个如今只能从几棵古树来分辨出位置的地方。印象中妈妈自毕业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但从妈妈无数次的提起、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分明感知到了妈妈心中装着的对那段难忘少年时代的无限怀念。五年前,我曾发表过一篇博客《回姥姥家二——觅寻保定女中》,说来也巧,刚好被保定女中原址上的现十七中校办公室郑老师看到,她代表现任的李梅校长向我母亲发来了校庆110周年邀请,而收到邀请的时间刚好是母亲身体状况极差即将住院前的一周。在郑老师的安排下,我们顺利地把车开进校院里进行参观。郑老师指着操场对面那些楼房和树告诉我,夹在正在兴建的教学楼之间的那棵大树,曾经挂着大钟,正是母亲上学时期用做上课打铃的钟。听着郑老师的讲述,遥望那棵古树,眼前立刻浮现出一群群女孩子们嬉笑着踩着钟声跑向教室上课的情景。
驴肉火烧的传说
中午时分,带着爸、哥、平姐一起品尝了妈妈最爱的家乡味——驴肉火烧。年代久远,不知这咬在嘴里的美味是否还保留着60多年前的味道,如果妈妈尝到了,一定会告诉我,这驴肉火烧还是她记忆中的当年的味道吗?
直隶总督府的肃穆
妈妈家的祖宅是横跨两条街的大宅院,文革期间早已拆除,据说妈妈家的祖宅建筑格局像极了直隶总督府,那就去总督府走一遭,去还原王家大院儿的记忆吧。说起王家大院儿,后辈人中只有平姐有话语权了,因为只有她曾经在那座五进院的大宅子里住过。总督府和妈妈家的祖宅极为相似,门前的大石狮、青砖瓦房、青石地面、雕花门楼以及屋脊上的雕饰都像极了王家大宅院。爸哥平姐三人都是第一次进到总督府,平姐努力地在展览厅中的每一张图片或模型中寻找着王家的模样,然后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着。
王家大院儿的亲情
最后一站,也是最温情的一站,我们驱车驶进了梦中不知回过多少次的妈妈的家乡杨村。老家人我们都不认识,只有平姐还能找到她记忆中的叔叔和姑姑,我见到了妈妈小时的伙伴——一个和她同岁的弟弟王贺(鹤)章,还有一个平姐洪点表叔家的小妹妹。虽然都是远房亲戚,但见了面依然十分亲切,几十年过去,他们都住在妈妈家宅院的原址当家院侧房的位置,曾经妈妈家1万多平方米的宅院地址,现今已经被割据成若干小块,容纳了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及远房亲属等十几家人居住。我这个第一次谋面的表舅的儿子,如今竞选上村书记,也算是为王家争了荣光。
带着杨村自产的驴肉,载着满满的亲情,我不舍地告别了亲人。亲情,朴素得让人在平日里忽略,但却感动着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