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3-4岁宝宝选择合适的书?
(2011-03-18 13:39:06)
标签:
育儿幼儿读书 |
分类: 娇媚日记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都知道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读书习惯至关重要。但怎样培养,选好书当然第一重要。那么给3-4岁的孩子选什么书?相信每位爱孩子的家长都有这样苦恼的经历,面对市面上眼花缭乱的书无从下手。其实,如果家长稍微动下脑筋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对书的渴望表现在哪方面?我发现像女儿这么大的孩子已经不光满足于看书上五颜六色的图画了,而是更喜欢从中亲自看到或者听到更多的故事。
1、图画要美,才是最吸引孩子眼球的。
记得我小时候二姨每周六来我家都会给我和哥哥买一、两本书带来。后来她告诉我说,她买书的先决条件就是图一定要画得好看,然后再看内容。现在看来,这一点虽然我并不十分认同,但图画好看,一定是吸引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先决条件是没错的。再有,形象很重要,如果书中刻画的人物或者动物非常鲜明,也是吸引孩子的重要一点。比如,去年我给媚订了一年的《婴儿画报》,那个乐乐和悠悠两个大头娃娃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了媚的脑子里,直到现在,她还会时不时地翻出来看一看呢。今年引进了《嘟嘟熊画报》,图画相当精美,颜色也亮,还配有玩具、藏画等,只是故事性稍差些。
2、故事要有趣,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还没听我念几页,媚已经失去了耐性,又翻其他书了。后来我分析,导致她缺乏耐心原因有两个:一是故事太长、二是故事没有趣。有人统计说,4岁前的幼儿其专注力平均长度才有7分钟,因此过于冗长的内容一定会造成幼儿分心。但是,如果符合孩子的兴趣时,他的专注力就能增加一些。内容可以与孩子生活没有关系,比如一些童话、寓言。前些日子给媚读的《海的女儿》,她完全被小美人鱼的命运所吸引住了。我不知,在她脑子里勾勒了什么样的形象,可看得出,她一边听,一边在思考,想象力发挥作用了。
3、故事情节是孩子可以理解,与他的生活经验相关
我一直以为,给孩子读的书一定是多方面的,可以满足她各方面的需求才是重要的。3岁,媚已经开始进入幼儿园,不光只是家里几个亲人围着,她已经有自己的团体生活了,她的生活经验顿然开始积累了,而认知学习的渴望也在增加。因此,她对故事情节的进展、观察是越来越敏锐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尝试提供稍微复杂的故事书给孩子,间接地也能增进了孩子在认知上的进步。只不过,要提醒父母在为孩子挑故事书时,避免书的内容超过孩子的理解程度;同时,故事的结局最好是明确、有条理的。2岁时我选的是《宝贝系列》(荷兰出版的),媚非常喜欢,每本书里的情节都是在国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与其说是买给女儿的,倒不如说我这个当妈的也从中读出了海外生活的记忆。女儿3岁了,小熊情结又让我从众多书籍中一眼相中了《贝贝熊系列丛书》(美国出版的,英汉对照),她的生活经验虽然还远远没有书中描绘的那么多,但一段段小故事都是生活中能遇到的事。对她的行为指引还有帮助。这套书的引进是渐进式的,因为故事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从《小熊一族》光盘开始,先让她看到活灵活现的人物,再看到书。这招还真管用,她非常惊奇,原来熊小妹熊小弟都能在一本本的书里找到,她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
4、可增加社会情绪类图书
随着动作、表达、认知能力的增长,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展现更多的利他行为。因此,和孩子一起读读社会情绪类的图画书,除了帮他更认识自己的情绪外,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更能敏锐的同理其他小朋友的情绪感受、具备了良好人际互动的技巧。这些让孩子有良好人际的能力,都是可以从阅读经验中得来的。选择与孩子情绪经验有关的图画书,和孩子一起读,这也是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的一种方式。关于这类书,我推荐新西兰特蕾西作者的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绘本《我不想生气》、《我不怕孤独》、《我不愿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