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关爱活者的灵魂
(2009-04-02 19:54:46)
标签:
长椅祖先亲人清明关爱中国杂谈 |
分类: 发表文章 |
提起清明祭祀,想起美国的一位朋友讲过的一个故事:他在复活节时曾见一美国人到墓园向过世的亲人献花致敬,刚好那时正是中国的清明节,有一中国人按中国习俗也前往墓园扫墓,并在墓前摆了一大堆山珍海味祭拜亡人。美国人看了很是好奇,于是问中国人:“你的祖先真的会起来吃吗?”中国人听了非常生气,迅速反应回敬一句:“如果你的祖先会起来闻你献的花,我的祖先就会起来吃。”
美国人当然不认为祖先会起来闻花,献花只是表达对死者的敬意与追念。而当中国人回答这句话时,他潜意识里也不见得就认为死者会真的起来吃,如果祖先真的需要吃,那他岂不被饿死?只是祭奠祖先的方式不同罢了。
那么孝道一定要用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吗?又想起多年前几位海外朋友就类似问题展开的讨论。
一位朋友说,她每次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总会坐在一个木制长椅上等候。一直没注意,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条长椅靠背的中央镶嵌着一枚精制的长方形金属牌,上面清晰地刻着三排字,仔细一读,原来是一对父母为逝去的儿子写的一句怀念悼词,还有孩子的生日,那孩子生前曾就读过该学校。后来向校方一打听才得知,孩子的父母捐钱为学校订制了这只长椅,以此方式来纪念他们最最心爱的儿子的早逝。
另一位朋友说,他去市中心公园游玩时,也发现沿着公园小路供游客休息的长椅全都镶有这么一个金属牌,都是活着的人为纪念死去的亲人而留下的。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这样为社会捐献公共设施的方式来释放对亲人离世的哀痛心情。
听了他们的叙述,对祭祀的含义一下有了新认识。逝者已逝,留给活着的人的是绵绵的相思。怎样寄托哀思,以什么样的方式释放悲伤,上面几个例子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提醒我们应真正懂得珍惜身边的人,珍爱生命,真爱这个世界。只要在亲人活着的时候让他们少点担心,多点开心;只要在亲人健在的时候能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伤害;只要在亲人弥留之际能使他们多一份慰籍,少一丝牵挂;只要在亲人逝去之后能多弥补他们活着时未了的心愿;只要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事……
清明节,祭奠逝去的亲人,清明节,更该关爱活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