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位女性寻找职场圣地的心态写真

(2009-03-12 21:38:04)
标签:

金融海啸

心态

圣地

美国

情感

杂谈

分类: 发表文章

背景形象描述

 

现如今,社会上很流行以动物的本能和习性来喻意人类的生存发展。曾读过一篇故事,印象深刻。引荐出来您瞧瞧,下面这篇发生在动物王国里的寓言故事,究竟说明了什么?

 

动物王国法则

狮王近段日子深感忧虑,因为在动物王国权力机构中的食肉动物太多,使做贡献的食草动物们的负担加重。于是他决定开一个会议,讨论一下裁减权力机构中的食肉动物问题。

在会上,老虎、豹子、狼、狐狸等大臣们都称狮王英明,高瞻远瞩,认为如果不进行裁员,国将不国。

对于裁减的食肉动物怎样安置问题犯了难,不过,进行热烈讨论后,最后一致意见是:让被裁减的食肉动物吃草,或者干脆离开动物王国。这样既减少了食肉动物,又增加了食草动物,更减少了生存的负担,两全其美。

可是裁谁呢?大家沉默了,谁也不想被减掉去吃草或者被抛弃。最后还是老虎打破了沉默:“我看还是裁狼吧,因为他们家族庞大,无所事事,养活他们的开支占了食草动物们贡献的最大一部分。”

 

类似的故事也许不会在动物群体中上演,但在人类群体中,近半年来因金融危机致使企业倒闭和裁员的全球风暴已经不得不让各国人民忧心忡忡。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深陷其中或濒临边缘的人们也不得不怀揣忧患意识,并时刻向自己的内心设问:

 

职场困惑:明天我将到哪里去赚钱?——二位女性寻找职场“圣地”的心态写真

 

上周日,在一个大型展会上,目睹周报工作人员向旁边展台中国银行的两位女士介绍:我们报纸的定位说白了就是教“男人如何赚钱” (蓝刊),让“女人怎样花钱” (粉刊)。好精辟!但那两位听了似乎并不太苟同,言外之意:我们也是女人,不是还在为赚钱而大周末的在外奔波吗!

国外的金融危机深化,国内的经济危机加剧,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地处何方,一切似乎都不容乐观。这里讲述的都是职场女性的故事,有的是国内精英,有的是海外才女。为尊重主人意愿,以下几个故事均隐去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

 

故事一 受访时间:2009年3月5日   受访人:Sherry     核心提示:说恐慌有点儿过,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Sherry是较早脱离国家科研院所摔掉铁饭碗的那批人当中的一个,从1994年开始跳槽就职于一家独资企业从事轮船运输工作,至今已有15年。天资加勤奋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使她很早就荣升到了管理层,是典型的涉外写字楼里的白领贵族。

 

“回想那时我的改行,家里人并不支持,觉得风险很大,可我当时就是那么义无反顾。我一直对自己能踏入船运这一行感到知足,虽然是一位大学生,从一开始的基层小职员做起,心里也并没觉得有多委曲。也许就是我这种知遇而安,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态度,赢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信任。”

“任职销售经理已经有些年头了,新上任时的压力和销售任务之繁重,经常让我忙得东奔西跑。去年全民奥运期间曾轻闲了一阵,原本想着十一长假后会再忙起来,可业务量却出乎意料地下滑了,货物装载率更在下降。当时还并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没过多久,得知原来是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的链锁反应。可以这么跟你说吧,我从业十几年了,业务还从来没有像最近这半年来这么惨淡萧条。”

“这一次,我们真的要经历考验了,各方都在采取必要的措施力求把亏损降到最小。比如为了降低成本支出,我们美国的职能总部已经计划迁址了。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公司在全球陆续裁员1000个位置。至于我们国内的机构,还不至于到裁员的地步,但也在搞机构重组,内部整合,尽量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像出差之类的,能免则免,或改成电话联络。”

“如今,我所在分公司的同事们,虽不至于人心慌慌,但大家都在暗自严谨自己的行为,以前可能有些人没觉得工作有所谓,但现在可看出努力来了,有点儿像是在‘夹着尾巴做人’,吃不饱的严峻形势下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种压力。”

“像一些小的货运公司,有的已经受不起了,听说有的已经开始裁员,有的已经搬到廉价的办公地点。对此,我感到很庆幸,自己能工作在规模大的公司,还不至于走到这么惨的地步。”

“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因此失业,扛几年总能过去的。即便做最坏的打算,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多数人又都有未雨绸缪的习惯,手里的积蓄足够应付急需了。没了工作就揭不开锅的日子恐怕不会再有,至少我不会这样。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还有另一村呢。呵呵……”

 

那天和Sherry聊了许久,感觉到不仅Sherry心里这么想,她朋友圈里的许多人想的都相差不多,用“恐慌”来形容国内白领们的状态,有点儿过了。换句话说,大多国人还是那种安全感极强的,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也是饭后谈资,说说而已。而放眼遥远的大洋彼岸,却没有说说而已这么轻松了。

 

故事二受访时间:2009年3月4日     受访人:Betty妈妈     核心提示:身陷囹圄,融资求学再就业

 

Betty,15年前以进修身份只身前往美国,之后苦读研究生3年,毕业后找到一家私立大学的图书馆做管理员的工作,直至结婚生子。联系Betty本人不方便,笔者见到了Betty妈妈,谈到女儿目前的处境,Betty妈妈动情地娓娓道来。

 

“我家Betty自从生了儿子之后就辞工了,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如今孩子已经到了该上学的年龄,Betty也打算上班了。可她的运气就是这么背,正赶上金融危机大裁员。走出家门再就业,成了女儿难能实现的奢望。”

“女儿嫁给了当地美国人,属于涉外婚姻,我们做父母的替孩子考虑的就要更深一层。当时辞工时我和她爸就极力反对,在外面没有个依靠,万一婚姻出了问题,自己没有经济独立,生活可怎么办!可女儿对我们的劝告无动于衷,仍坚持她的决定。现在她也有些后悔当年的草率。”

“女儿是属于极内向的那种人,在那么开放的美国社会能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实属不易。我们经常通电话,听得出来,她现在非常苦恼,又不是那种很富有的家庭,丈夫的收入也只是将将能维持家庭生活开支,如今的局势连丈夫的工作是否稳定都难说了,全家的未来究竟会怎样成了未知数。”

“女儿说她当年所在的图书馆馆长都被裁了,有规模的图书馆已经缩减到只留两三个人打理。权衡再三,虽然已经年过四十,可还是下决心为改行而再去读书,拿到当地的教育许可证书,将来去当小学或中学的老师。”

“可问题又来了,丈夫死活不同意,原因是家里没钱供她念书。我和她爸就商量,由我们来支持她,为了女儿能有自己的事业,学费我们替她出。这回轮到女儿不同意了,说我们二老都八十了,怎能忍心动我们的养老钱。我理解女儿,这次说什么也得让女儿听我们的,为了孩子们的前途,我们这样做是应该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年近八十的Betty妈妈还这样义无反顾地牵挂着海外漂泊的女儿,相信感动的不仅仅是她的女儿,更多的外漂美国的华人们,他们在祖国的亲人一定同样地日夜牵挂着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