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新华书店首次在海外开张
(2008-08-03 00:31:58)
标签:
爱在中国行留学新华书店新移民中国出版集团书籍文化 |
分类: 岁月留痕 |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海外第一家新华书店8月1日在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开业了。看了后叫人有些振奋。
其实在加拿大大陆移民也不少,第二家会不会开在这呢?有点儿期盼,但很快又觉得不可行。
文章说法拉盛是纽约华人一个重要的聚居地,随着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的增加,开设一家符合他们兴趣和品味的书店显得十分必要。法拉盛的这家新华书店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特殊读者群的需求而开设的。但如果搬到加拿大来,多伦多或者温哥华,同样是华人的聚居地,同样有着众多的大陆新移民,同样他们都有着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但如果开一家新华书店在此,或许并不能盈利。这是加拿大的国情所决定的。
对美国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不可否认,新华书店进入海外市场对于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开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赚钱。加拿大的大部分大陆移民在这里都是从零做起,艰苦创业。当他们有了一点儿经济基础后当然乐意去寻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国原汁原味的书籍是绝不可少的。但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都知道,如果想发挥自己读书的兴趣并不是没有渠道,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在温哥华这些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图书是越来越多了,尤其在Richmond,图书馆的设备新,中国书籍、杂志、光盘音像制品也全,甚至在国内没法见到的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不知他们是从什么渠道引进的,“赠书中国计划”?但同时也有些遗憾:大陆图书很少,大部分都是从台湾引进的繁体字或竖排版书。每次去看中国图书,都是为了儿子,虽在国内只念了一年多小学,但在我的一懈努力下,他还能读中文。繁体字还好,在这的报纸、电视上看得多了,可这竖排连我都看不习惯,更何况儿子,他读不下去。为了这,每次回国都给他买来好多书。现在不同了,大陆图书也日渐多了起来,不光在温哥华,连Surrey这样的偏远地区的图书馆里也能借到小baby的中文图书,还是大陆出版的。
有这样的便利渠道借书来看,为何还要花钱没书?新华书店好是好,光那四个大字对于我们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陆人来说看着就亲,就像小时候吃的棒棒棒糖,欣赏可以,但没必要去买。该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已经不是在国内有大把零花钱的年代,我是如此,相信多数大陆移民也如此。
其实在加拿大大陆移民也不少,第二家会不会开在这呢?有点儿期盼,但很快又觉得不可行。
文章说法拉盛是纽约华人一个重要的聚居地,随着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的增加,开设一家符合他们兴趣和品味的书店显得十分必要。法拉盛的这家新华书店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特殊读者群的需求而开设的。但如果搬到加拿大来,多伦多或者温哥华,同样是华人的聚居地,同样有着众多的大陆新移民,同样他们都有着对中国图书的需求,但如果开一家新华书店在此,或许并不能盈利。这是加拿大的国情所决定的。
对美国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不可否认,新华书店进入海外市场对于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开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赚钱。加拿大的大部分大陆移民在这里都是从零做起,艰苦创业。当他们有了一点儿经济基础后当然乐意去寻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中国原汁原味的书籍是绝不可少的。但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都知道,如果想发挥自己读书的兴趣并不是没有渠道,公共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在温哥华这些年,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图书是越来越多了,尤其在Richmond,图书馆的设备新,中国书籍、杂志、光盘音像制品也全,甚至在国内没法见到的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不知他们是从什么渠道引进的,“赠书中国计划”?但同时也有些遗憾:大陆图书很少,大部分都是从台湾引进的繁体字或竖排版书。每次去看中国图书,都是为了儿子,虽在国内只念了一年多小学,但在我的一懈努力下,他还能读中文。繁体字还好,在这的报纸、电视上看得多了,可这竖排连我都看不习惯,更何况儿子,他读不下去。为了这,每次回国都给他买来好多书。现在不同了,大陆图书也日渐多了起来,不光在温哥华,连Surrey这样的偏远地区的图书馆里也能借到小baby的中文图书,还是大陆出版的。
有这样的便利渠道借书来看,为何还要花钱没书?新华书店好是好,光那四个大字对于我们这样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陆人来说看着就亲,就像小时候吃的棒棒棒糖,欣赏可以,但没必要去买。该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已经不是在国内有大把零花钱的年代,我是如此,相信多数大陆移民也如此。
前一篇:七月温哥华:又到烟花烂漫时
后一篇:妈妈要上班,宝宝谁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