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美食 |
分类: 岁月留痕 |
从来没有想过还能在家吃上自己做的烤鸭,可是,上周四,全家就品尝了一次我做的“北京烤鸭”,而且味道还真地道呢。
样子看起来有些煳,都是JM闹的,他非要我把温度调高,只1分钟就成了这样,但吃起来还真不赖。
周日JM去大统华,看见好多人都在买鸭子,他也就跟着买了两只回来。
但怎么吃呢,我从来没做过的。
想起了最爱吃的北京烤鸭。
赶紧翻书,看了一遍做法,就照猫画虎地开始了准备工作。
先让JM将鸭子洗干净,去了内脏。
烧了开水浇淋在鸭子全身,好几遍,然后用热水冲开麦芽糖,又淋在鸭子全身。
(那麦芽糖是好多年以前JM为做啤酒买的,一直没派上用场)
糖水比例按1:10,但后来发现好像太稀了,又冲了些浓点的,浇在鸭子身上。
放在架子上晾干。
书上写要一天的时间,但我也就用了半天,下午4点就开始放进烤箱里了。
差不多两个多小时,鸭子就成了照片上的那样。
有了烤鸭没有薄饼怎么行,于是在烤的同时,把女儿哄睡了,放在沙发上,开始活面。
这次还真赏脸,热水的温度正好,从开始到结束不消半个小时,不软不硬的七张薄饼就做好了,当然比外面卖的大些。
开始切黄瓜条、葱,做稀饭。
6点钟JM回来,一切都已经就绪了,就等他来片鸭了。
这几年的移民生活,让我发现了许多过去不曾发现的东西,譬如做饭的功夫。
我真的有做饭的天赋,只要是看过并尝过的,就能做出来。
就像这次的烤鸭,怡然吃的有滋有味儿。
我想起了差不多十年前,想吃烤鸭去宜宾道的饭馆买外卖的情形,从来就没想过要自己去做。
趁着兴劲儿,周六又做了一次黄焖牛肉,怡然吃了两大盘。
我问他味道怎么样,他边吃边说:
“这辈子不生在这个家真是太亏了!”
儿子的“奖赏”叫我不由得大笑起来。
(这是今年春节我做的年夜饭,有怡然最爱吃的四喜丸子和麻婆豆腐——JM戏称“焦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