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藏线大纪行----重走阿里(九)

标签:
转载 |
分类: 藏地旅游 |
神秘消失的古老王朝。。。。
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他们实地测量,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1200米,占地总面积达72万平方米。初步统计,遗址内有四百多座庙堂、房屋和近千孔洞窟,各类佛塔28座。此外还有58座碉楼、4条暗道和大小11座粮仓。由此可以推断当年它作为古格王国政治、宗教及军事中心的赫赫地位。
昨晚为了拍晚霞中的托林寺和土林,晚饭也顾不上吃,但来到托林寺后门处,太阳已经进入土林,只留下淡淡的余辉,遗憾之余安慰自己先探探地形,等明天早上拍日出。托林寺后面是一片古老的塔林,由于年代久远风华很严重过,但塔的大致形状还是很容易辨认,有金刚五塔、独塔还有无数个小塔组成的塔墙。真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塔林世界,塔林处正在搞基建,走进一看是在盖公用厕所,2005年土林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后,为搞旅游阿里地区对托林寺和古格遗址大量投资修缮,寺院内也在修复和基建,早前来有后墙围着,这回看后墙一处已经扒开,我想是想把后面的古塔遗址也圈进去,否则没必要把厕所建在塔林处,不过以前这大片的遗址就属于托林寺。如果真是这样,那托林寺就比以前大几倍。
早上7点半看外面还是漆黑一片,为拍日出,还是早点出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没等下楼已经有两辆车已经发动多时,他们肯定是去拍古格遗址。前几年来时为拍遗址,我们早上六点钟就出发了,但那时的路太难走了,二十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看了看GPS,日出是8:45,早上空气清新,但风一刮还是有几分寒意,戴着手套的手已经不听使唤。当第一道光线投向土林时,山顶象火焰般燃烧起来。随着时间的变化,火焰越烧越大,奇妙壮观极了,当朝阳照到象泉河谷时,我看了下表,差十分十点。
从托林镇(札达县城)到古格遗址路牌上显示18公里,但实测也就15公里,崭新的柏油路面,二十分钟就到了遗址跟前,怪不得4号车冯师傅讲:“路好的没意思,如此梦幻奇妙的地方,这么容易就到了,没有一点神秘感!"他的话我有同感,前些年来时土路的灰有20公分厚,车一过尘土把挡风玻璃扑满,雨天泥泞无比,非四驱车不能过。去一趟古格遗址真是不易。让人感觉能来此,心里有一种成功的满足和荣耀感。如今到此这样容易,总有些失落感,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到彩虹,没有艰难路程的珍惜感。阿里的昆莎机场已经通航,我想这里不久就会有大巴车进来,今后乘大巴车进来的游客,再也体会不到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心目中“圣地”的那种神圣感。也许他们会认为来“古格遗址”就这么容易。
因为以前来遗址前,总想看看藏尸洞,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找到,这回首先就是找藏尸洞,遗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介绍遗址的牌子也竖了起来,特别是藏尸洞的指示牌也竖在路中间。藏尸洞在一条沟谷里面,下沟谷的观光小路已修了水泥台阶,顺阶而下一会儿就变成土路,看来工程还未完工。洞口离地面有3米左右,洞口很小,宽度0.8米,高度有1.2米。刚能爬进一人,我头伸进洞内,一股腐尸的恶臭扑鼻而来,洞内要比洞口宽敞多了,眼睛适应了黑暗后,渐渐看清里面的情形,洞内有10平米,里面还套着一洞,尸体有两三层后,人骨上还挂着肉丝,麻质的衣物散落在洞内各处,洞口处还有几块大石头,我想会不会此洞以前是用这些石块堵着的。据说这些尸体是350年前那场战争,被杀戮的的古格士兵的尸体,尸体被投进去时,都是象婴儿在母体内那样,被捆绑着扔进去的。奇怪的是,这么厚的尸骨没有发现一个头骨,听说是被敌人砍下拿去领赏去了。但最近我从一些资料上看到,这些尸体未必是古格时期的,研究人员说从残留在藏尸洞的衣物上分析,它们不属于300年前的古格时期,像是近现代时期的遗物。不管怎么说古格藏尸洞给我们留下了解不开的迷。
修建古格城堡的建筑材料,除了石材木料外,大部分还是取自土林的泥土,整个古格遗址和周围的土林浑然一体,就像土林的一部分,遗址内现存的佛寺有六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殿"与“红殿”。这两座殿堂内从四壁到天花板上,都绘满了极为精美的反映佛教内容的壁画,保存的很好。壁画风格与中、东部有着明显的不同,充满异域情调,据说与克什米尔、印度一带的佛教寺院壁画在题材、绘画技法上都有联系。红殿的大门门楣上,有一组保存完好的雕塑,年代早于现存的壁画,可能是殿堂初建时的作品。内容包括佛教法事活动及各种姿态生动的人物与动物,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雕刻技艺。
国王雄踞于古格遗址最高处的殿堂里,此处离遗址地面有300余米,相当于100层楼那么高。不知是显示他国王地位的崇高尊贵,还是这里最有安全感,总之站在王宫,遗址全貌一览无余。不过要想上到王宫处,还得钻过一处很窄的暗道,暗道有些地方只能弯腰通过。爬过洞口时我在想,国王上一次宫殿该多么的不易啊,在没有电梯上下的年代里,大臣们上朝每天要上100层楼,这是何等的重体力活啊!我们爬一次累的嘴歪口斜,当时国王和大臣们。。。。。。站在遗址之上,放眼望去象泉河逶迤曲折,奇幻无比的土林绵延不绝,土黄一片的象泉河谷惨绿点点,据历史记载,古格王国曾达10万之众,但是现在的扎达县还不足上万人,考古发现,古格故城札不让的的附近,曾发现过大量的水渠、水渠农田遗址,仅扎达县不足3万平方公里之内耕地的面积历史上就曾达到过1万多亩。这些农田的遗迹是否和古格有关,如果曾经的古格是一个农业发达之地的话,那么它的历史就应该从写。正统的藏文史书上记载,,古格之所以灭亡,是因为17世纪境外基督教势力的介入,导致信奉基督教的古格王室与信奉佛教的国王之弟之间发生激烈的斗争,临近的拉达克为雪其妹受辱之仇,乘虚而入,将历经700余年的古格王国毁于一旦。
但现在有一些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一次战争不足以毁掉一个王国和族群,假设古格人无止境的对耕地开发,终于破坏了象泉河周围的生态平衡,掠尽了地力,再也无法维持生存,最后不得不付出惨痛代价-----灭国亡族。遗址之上四野极望,除了象泉河周围残存的绿地,到处一片荒凉和苍黄。让人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绿草如茵,良田万顷的盛世王国。
原文地址:新藏线大纪行----重走阿里(九)作者:路在脚下
201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