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昌都--迷人的康巴文化(图)

(2008-11-18 22:14:12)
标签:

西藏昌都

康巴文化

分类: 藏地旅游

 http://www.seesx.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08/05/04/58801421.JPG

康巴妇女服饰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http://178.zjol.com.cn/attachments/06/07/26/200672612334058090.jpg

康巴汉子


  昌都地区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那曲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现有昌都、江达、贡觉、类乌齐、丁青、察雅、八宿、左贡、芒康、洛隆、边坝等11个县,居住着藏、汉、回、壮、纳西、珞巴、门巴、白族等21个民族,总计人口55万余人,其中藏族占98.26%。经济以农业为主,牧业也占有相当比重。

  昌都地区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边坝县边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高达6956米,万丈冰峰,银装素裹。

 

http://image.lvren.cn/travel_image/2006_07_24/2006_07_24_1624878.jpg

昌都然乌湖


  昌都地区属藏东南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干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日照数为2100-2700小时,年无霜期46-162天,年降水量为477.7毫米,集中在5-9月。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雪灾、冰雹、山洪。

 

http://www.xutour.com/picture/2007-4/2007413155750.jpg

卡若文化遗址

  由于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昌都地区形成了多层次高原特征,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不同的地形、气候类型及植物生长层次,在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能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也有桔柑满枝的亚热带风光。在这里,山、水、林、鸟、兽、虫、鱼、花、草同生共荣,绘织了昌都高原雄伟绮丽,多姿多彩,幽静原始而又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http://www.lovefb.com/upload/forum/200710/20071023234311W.jpg

强巴林寺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

 

http://www.xzcts.com/Photo/UploadPhotos/200712/20071220105025286.jpg

多拉神山


  昌都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着亚洲第二大铜矿——玉龙铜矿和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有着被人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有着毗邻川、滇、青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开发条件,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经过横断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孕育、不仅哺育了长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为未来的南水北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更是古老卡若遗址、强巴林寺等文化遗址。

http://www.bomi.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0710/20071029165353993.jpg

昌都城

http://www.citsweb.cn/UpFiles/200842112235270392.jpg

三江并流

http://www.quyou.net/bbs/uploadfile/chuanzang/basu.jpg

 

http://www.photogarden.com.cn/diary/UserFrontPic/2006/20061114/90034636_ge_jialin_E560D784_B15D_4E95_877C_1A88F064E9EE.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