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族饮食习俗

(2006-11-21 02:43:33)
标签:

藏族饮食文化

分类: 习俗文化
藏族饮食习俗    
 
受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藏北高原牧区藏族的饮食是以畜产品为主,牛、羊肉为荤食,酥油、奶酪、糌粑等则为素食,平时主饮酥油茶、鲜奶、酸奶等;藏中藏南以及昌都等农区藏族的饮食较为丰富,多了糌粑、绿色蔬菜以及各式面食等,而肉食品的加工样式和吃法也较牧区更多。饮品里多了青稞酒、甜茶等;拉萨、日喀则及八一等较大城镇的饮食习惯已趋同于内地,但传统的酥油茶、奶制品以及以牛羊肉为主的肉食品消费习惯依然如故。城镇人家的饮食习俗如今受四川、西北以及印度、尼泊尔等的影响较多。风干肉以及奶渣制品、炸面、人参果等则为城镇人家的传统小吃。
  手抓肉――西藏人爱吃肉,牦牛肉是牧民的主食。他们一般吃偶蹄类动物,不吃奇蹄类如马、驴、兔子等。一般藏胞宰杀牛羊不用刀,而用绳子绑住牲畜的口鼻,让其窒息而死。吃肉时,将牛羊肉连骨带肉剁成块,加盐、花椒粉,把肉煮成半熟,一手抓肉一手用藏刀割食,其肉又嫩又鲜,肥而不腻。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目前很多牧民仍保持生吃肉的习惯,即挑刚宰杀好的牛羊,选取最可口的部分,用刀切割着来吃。
  血肠――藏语叫“结玛”。宰杀牛羊的鲜血用勺子舀出盛在盆里,放盐使其凝结,然后在血中放入剁好的肉丁、油脂,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灌入洗干净的牛羊的小肠内,扎口,煮熟就可食用。
  肉肠――藏语叫“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后灌入。将牛羊的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肝肠――藏语叫“青尤”。剥去羊肝表皮薄膜,剔除肝内血管及其他杂物,打成浆,加入剁碎的油脂,放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风干肉――藏族人盛行吃干肉,一般在初冬宰杀牛羊时制作,这时牛羊正肥,而且天气寒冷有利于储存。有些是整个保存起来,有些喜欢将肉切割成长条,挂起来自然风干后储藏。食用时,拿出干肉和点辣椒粉和盐吃,味道鲜美。
  酥油――藏语叫“玛日”。一般50公斤鲜牛奶中制4公斤酥油。把酥油放入熬好的砖茶里加盐在酥油筒里打制,即成可口的酥油茶,是藏族人旦夕不可缺的饮品。
  奶渣――藏语叫“曲拉”。把制作酥油茶时分离出的奶水煮沸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奶,等奶子凝结,冷却后把水分倒掉,将白色沉淀物挤出水分,再用手揉搓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晒干储藏。这是很好的高能量补给品,特别适合登山或探险途中携带,可以迅速补充体能,且携带方便,甚至比巧克力还管用,当然要你吃得惯。
  酸奶――藏语叫“尧”。把鲜牛奶用文火烧开,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在10°C至20°C的房间里放置3-4小时,使其发酵成为酸奶,食用时加入白糖或蜂蜜。藏区的酸奶既浓且稠,酸劲十足,加蜂蜜味道最好,内地的酸奶跟它有可比性。
  甜茶――藏语叫“恰而莫”。把鲜牛奶加入煮好的砖茶或沱茶中,加白糖烧开即可饮用。这也是牧民平日的主要饮料。现在,西藏有很多地方都有甜茶馆,一般5-10元一壶。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数的酒,色淡味酸甜,分头道、二道、三道酒。
  糌粑――即青稞炒面,把炒熟的青稞磨成粉状即可食用。先在碗里放一块酥油,加少许热茶化开,再放入青稞炒面或加点奶渣及白糖,用手拌匀捏成小块吃。纯青稞炒面吃了胃酸,用酥油和奶渣拌在一起,既好吃又防胃酸。青稞炒面是面食中最耐饿的食品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神秘藏医藏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