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信子(原创散文)

(2015-01-07 08:42:12)
标签:

风信子

原创散文

文化

分类: 随心所语

http://s12/mw690/001n9Qfagy6OZcUhCMX2b&690

    每年冬天,我都喜欢买上两颗圆圆的丑丑的洋葱头一样的风信子球,用像葫芦一样的玻璃瓶养起来,静静地等待两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这个等待过程很有乐趣。因为,风信子球在玻璃瓶中生根时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用黑色塑料袋将玻璃瓶的下部(也就是以后生出根须的部分)包裹起来,放水至葫芦形玻璃瓶颈处,再将花球置于瓶口上,出根部碰到水即可(切不可将水淹住花球),放置在避光处大约半个月,期间每隔5天左右换水一次,即可长出白嫩嫩的根须。长出根须后,每7天换水一次,并滴入几滴营养液,放置在受光处,养上个10天半个月,那丑丑的花球上就会冒出花蕊来,丑小鸭就变成了白天鹅了。

    风信子的花色很丰富,有紫的、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粉的,可谓五彩缤纷。但是,一般来说,每一个花球只有一种花色。

    风信子也是舶来品。它的原产地在地中海东北部。它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数百年来,风信子一直是欧洲园艺植物育种家喜爱的花卉育种对象,育种目标是培育新奇的花色、重瓣花和大而美丽的花朵。风信子的栽培种数量在19世纪末达到了最高峰,随后的100年随着许多栽培种的丢失,风信子的品种有所下降。据十八世纪初的图片资料显示,风信子的每茎花序上最多着花数只有10—15朵花,而到了十八世纪末花序每茎着花数已上升到了60朵之多。当时,欧洲人很喜爱风信子,人工选育出来的每个新花色的风信子品种推向市场都能卖到一个很高的价位。如18世纪由彼特发现的重瓣花品种“大不列颠国王”就是一个价格昂贵的品种,每个球茎售价达到100英镑。这种花卉天价,除了王公贵族可以赏玩以外,普通草民百姓只能望之兴叹了。

风信子在十九世纪末(即清朝末年)传入我国。当时,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城市种植,后来逐渐在各地传开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风信子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传说英俊潇洒的美少年雅辛瑟斯和太阳神阿波罗是好朋友,而西风之神杰费奴斯也很喜欢雅辛瑟斯,且常为此吃醋。但雅辛瑟斯总是较喜欢阿波罗且经常和他一起玩耍。有一天,当他们正兴高采烈地在草原上掷铁饼,恰巧被躲在树丛中的杰费奴斯发现了,心里很不舒服,想捉弄他们一番。当阿波罗将铁饼掷向雅辛瑟斯之际,嫉妒的西风之神偷偷地在旁边用力一吹,竟将那沉甸甸的铁饼打在雅辛瑟斯的额头上,一时之间血流如柱。这名英俊的少年也因此一命呜呼了。阿波罗心痛地抱起断了气的朋友“唉!唉!”(Ai!Ai!)地叹着气,只见由雅辛瑟斯的伤口不断地涌出鲜血,落到地面上并流进草丛里。不久之后,草丛间竟开出串串的紫色花,阿波罗为了表示歉意,乃以美少年之名雅辛瑟斯当作花名,我们则直译为“风信子”。

    元旦过后,窗台边风信子褐色的花球上便冒出了嫩绿的一片小芽。小芽嫩绿嫩绿的,像一个个小精灵。玻璃瓶里风信子白嫩的根须几乎呈透明状,在水的折射放大下,给人无限遐想。风信子就这样静静地默默地生长着,不要多少养分,页不需要多少照料,只需要一瓶清水,些许阳光,就可以茁壮成长。

    随着时间的消逝,风信子根球的上部渐渐长出茂盛的长叶子,一片一片的像兔子耳朵一样竖着。这些长叶子中间有一根小巧而绿色的茎笔直地树立着,茎的顶部开出了一串淡紫色的花。那花儿艳艳的,梦幻一般的魅,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俏模样。那花儿香香的,沁人心脾的味,既不像腊梅那种淡淡的幽香,也不像白兰花那种浓浓的香气。但是,只要有风信子在,这个房间里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它的香气浸染。那花儿俊俊的,个性十足的美,每一只花朵,既像在等待着人们吹响的小号,又像婴儿般稚嫩的小手,还像蒙着面纱的维族姑娘在翩翩起舞。那花儿细细的,精致纤巧的范,每一朵都有六个花瓣,外圈的三个宽一点,里圈的三个细一点,向外卷开,就像倒挂的风铃。可以想象,清风一吹,这数十只“风铃”如果能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定是极其美妙动听的。

    风信子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水仙的高雅,它那小小的身躯,充其量只能算是点缀环境的一种小花。但是,我却被它那种朴素和淡泊所吸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先生的这两句话也许是对风信子精神的一种最好的诠释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