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踏雪寻梅(原创梅花照32张)

(2014-02-13 15:40:06)
标签:

踏雪寻梅

原创摄影

原创散文

梅花

文化

分类: 行摄囊中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vE1K5x27&690
  

   昨夜(2014年2月12日)开始下雨,后转为下雪。这是立春后的一场比较大的雪。今天早晨起床看到楼下的房顶上盖满了雪,白茫茫一片。正在犹豫是否开车到梅花山去踏雪寻梅,拍几张雪中红梅。这时,手机的微信里传过来江苏文艺广播梦石发的两张也许是他们小区的雪景。于是,我在我们马帮群里号召了一下,看看是否有人愿意与我一道去“踏雪寻梅”。可是,没有人理睬我。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于是,我赶紧收拾相机就出发了。

  一路上交通还算帮忙,特别是双桥门立交上没有严重堵塞现象。否则,等到雪化了也不一定赶到梅花山。

  早几天,南京遭遇了几十年不见的暖冬现象,四九天,温度达到23度,一派春天景象。报上说,梅花山的梅花也误读了春消息,呼啦啦开了不少。哪知道过年假期没完,老天爷就翻了脸,在“河边看柳”的时节,给人们带来了寒潮。阴冷的天以及冷雨加冰雪,弄得大家不知所措。不过,这场相对大一些的落雪到来,对缓解旱情是大有帮助的。

  尽管天上还在飘着雪花,但是,空气中的温度还是偏高的。雪落下后站不住,很快就化了。

  梅花山的梅花并不像报上说那样开得并不多。稀稀落落的集中在宫粉梅品种方面。少数的绿萼梅刚刚开出一点点。我扛着相机在雪地里徜徉,细细捕捉梅消息。还真有“踏雪寻梅”的韵味。

  今天去梅花山拍照的人还真不少。现在是全民摄影年代。男女老少个个都是摄影家,很多人长枪短炮的都武装到了牙齿。路上我碰到某电视台的副总徐,他拿着价格不菲的照相器材在摆弄着,看了我用的尼康D2X说,老哥该换相机了。我笑笑,没吭气。心里想,我常常不带相机,就用手机拍,也照样参展,照样拿稿费。他告诉我,他们两个人今天早晨五点天不亮的时候就来梅花山了。我看了他拍的几张片子,灰蒙蒙的,相机显然没有设置好,将白色的雪景拍成了灰色的,冤枉了那么好的设备。就点头说,你们很敬业,钦佩钦佩!

  摄影是一个文学、美学、感悟、技巧相融合的活儿,少了哪一样恐怕都拍不好,至少摄影不是单靠设备的先进好坏去决定的。在盆景园里,有一位老师带了一群年龄都在50岁以上的男女学员拍梅花。在一棵老树桩前,那位老师让两个学员在后面拉了一块黑布做后景,示范给学员们看。我看看那些学员的设备都很精良,尼康、佳能顶级机子就有好几部。老师讲的东西也许并不理解,轮到自己拍的时候,就大喊怎么构图呀,我怎么看不到的呀,等等,一片混乱。我在旁边的另一棵梅花树前找到了一个小感觉,正要拍时,一位女士过来问我:你拍什么呀?这个有什么好拍的呀?我没吭气,按下快门后,让她看看我的取景框。她啊哦叫了一声,这样拍啊?真漂亮!也不管她老师在那边干什么了,就按照我的位置拍下去。拍得怎样我没看。按她那顶级设备加上我的构图,应不会坏。不过,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跑焦或者抖动了。

  另一个40多岁戴眼镜的男士,用的是24mm—105mm的中焦过来拍梅花,又没有近摄镜,困难肯定是有的。不过他到挺好学的,对我是老师长老师短的跟着我拍。我看看他的确有学习的欲望,就拿他相机帮他拍了几张,并给他示范了几张。人家千恩万谢的弄得我到挺不好意思的了。

  过了石象路,在孙权墓那儿往梅岗上一看,雪早已化完。梅花稀稀落落地没开多少,离盛放还有较大距离。这样少了雪的意趣,便觉得索然无味了。于是,收工回也!

以下是我给报纸副刊写的散文——(刊发于2014年2月20日的《金陵晚报》)

踏雪寻梅

刘建凌

  马年正月十四晨起,发现南京落了一夜的雪。有朋友通过微信发来了一张雪景照片,勾起了我前往梅花山踏雪寻梅的欲望。于是,我背上摄影包开车直奔梅花山而去。

  今年春节前南京一直很温暖,气温都在20度左右,犹如春天一般。报上说,梅花山的梅花误读了春消息,早早地绽开了笑容。当时,我还在盘算找时间去拍拍梅花。谁知,十多天前寒流南下,南京又进入了寒冷的境地,接着又下起了这场大雪。真不知早开的梅花能否经得住这考验?

去梅花山踏雪寻梅的人还真不少。遗憾的是,报上的报道不实,梅花根本就没有多少绽开的,稀稀落落的集中在宫粉梅品种中。好在春雪晶莹剔透地覆在梅花上,红白相间,别有韵趣,是摄影的好题材。只是需要摄影的技巧和发现的眼光。

  梅花山踏雪寻梅的人很多,举着各种相机拍照的人也很多,各人的心境不同,个人的学识有异,各人的经历不一,各人心中的梅花当然也不一样。我的一位老哥蒋义海先生是画梅的高手,被世人誉为中华一枝梅。他说,画梅是纳福的一件美事。梅开五福(梅花有五瓣),这五福即为长寿、富贵、康宁、修好德、考终命。其他四福都容易理解,这最后一福考终命即好死为什么要算一福?细想想是有道理的。古人常说此人有福,无疾而终。说的也许就是这第五福。理解梅之五福,就能理解蒋兄画梅纳福的意境了。

  在白雪皑皑中细看梅花,凝冰挂凌,俊俏的花瓣,娇小的花蕊,争奇斗妍地展现梅的精神,梅的灵气,且清香阵阵,沁人心脾。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尽管气候已入春,雪化得快。但有的花枝上覆着雪还挂着冰凌,使得傲雪绽放的梅花越发可爱越发清纯,让人不知是雪在梅里,还是梅在雪中。雪,天外高士。梅,尘外红云。禅心与梅魂交相辉映,不惹尘埃,是为最洁。在这辩证的禅境之中,又有几人能参悟得透梅的孤傲、梅的坚贞、梅的忍耐?记得贾宝玉向妙玉乞梅时吟的一首诗:“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寻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为割紫云来。槎枒谁识诗肩瘦,肩上犹沾佛院衣。”这首诗,是不是曹雪芹参悟雪中梅的某种禅意?

  春雪化得快,不到中午梅花上的雪早无踪迹。但慕名前来梅花山冒着寒冷踏雪寻梅的人依然很多。在这寒冷的世界里寻梅,不知众人有何禅悟?


http://s2/mw690/001n9Qfagy6GyvGjdh701&690

http://s13/mw690/001n9Qfagy6GyvRaFrKfc&690

http://s9/mw690/001n9Qfagy6GyvGTWSQb8&690

http://s12/mw690/001n9Qfagy6GyvHqV875b&690

http://s13/mw690/001n9Qfagy6GyvIcGbW8c&690

http://s5/mw690/001n9Qfagy6GyvKknbu04&690

http://s12/mw690/001n9Qfagy6GyvL3ov15b&690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vLKoFVa7&690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vMHBIj97&690

http://s3/mw690/001n9Qfagy6GyvNfKoye2&690

http://s15/mw690/001n9Qfagy6GyvO551kfe&690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vOIwXt47&690

http://s4/mw690/001n9Qfagy6GyvPNTtV63&690

http://s3/mw690/001n9Qfagy6GyvSHSlsb2&690

http://s16/mw690/001n9Qfagy6Gyw1mT8zcf&690

http://s5/mw690/001n9Qfagy6Gyw5VOew54&690

http://s5/mw690/001n9Qfagy6Gyw6PBwob4&690

http://s5/mw690/001n9Qfagy6Gyw4glZG84&690

http://s6/mw690/001n9Qfagy6Gyw4OhxPa5&690

http://s6/mw690/001n9Qfagy6Gyw7jHNP15&690

http://s3/mw690/001n9Qfagy6Gyw6mRLI92&690

http://s5/mw690/001n9Qfagy6GywbrY20c4&690

http://s12/mw690/001n9Qfagy6GyweZlYD7b&690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wcuyUf77&690

http://s7/mw690/001n9Qfagy6GywcUsSy26&690

http://s10/mw690/001n9Qfagy6GywdJIo169&690

http://s6/mw690/001n9Qfagy6GywdkzDnc5&690

http://s13/mw690/001n9Qfagy6GywiIv8gbc&690

http://s15/mw690/001n9Qfagy6GywifTPw7e&690

http://s13/mw690/001n9Qfagy6GywjP4cY4c&690

http://s8/mw690/001n9Qfagy6GywkOEDR77&690

http://s14/mw690/001n9Qfagy6GywkpfSR7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