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思团圆(原创散文)

(2010-10-11 15:55:23)
标签:

中秋

团圆

原创

散文

文化

分类: 随心所语

   

中秋思团圆

 

    草黄了,叶落了,是秋了。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已经悄然而至。皎洁的明月,悬挂在深邃的天空,闪烁着亘古的清幽。古人心中那份月夜情怀盈满心间:“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不管古人还是今人,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期盼团圆的元素。每年的年三十、八月十五中秋夜都是人们思乡思亲盼团圆的日子。古时候,在或步行或骑马或乘船交通很困难的情况下,远离家乡的游子要想与家人团圆相聚,是一件很奢望的事。于是,在中秋圆月的清辉之下,几个漂泊游子相聚一桌,举头望月,对酒当歌,心中与家人想着“千里共婵娟”。于是有辛弃疾的“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的名句。

    而现在,交通十分发达。有飞机这样便捷的交通工具,有高速公路这样的省时交通,再远的地方,只要想团圆。就不是什么奢望之事了。然而,今人却少了许多传统的团圆之想,对于亲情也渐渐淡漠了许多。由于怕糖、怕胆固醇等,不少人对月饼也失去了兴趣。中国传统的团圆元素,在新一代中国人中也已经渐行渐远。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我自小离家,远隔千里,与父母中秋团圆几乎成了不可能。待到父母1990年4月告老还乡来到南京定居可以安度晚年时,我以为年年的中秋是可以相聚厮守赏月了,然而天意弄人,老父亲于当年中秋前,突患脑淤血,猝然逝去,让人措手不及欲哭无泪。

    老父为人爽朗,性情耿直,脾气暴躁且又喜谈笑风生。他戎马生涯,又在老少边穷的百色奋斗了一生,原本可以回到家乡享享儿孙绕膝的晚年清福,按他的体质活个八九十岁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谁知,疾病来得真是太疾,转瞬间就是阴阳两隔,令你无任何挽回的余地。这时,我才深深理解少时所读的汉韩婴《韩诗外传》“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的深刻含义。是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多残酷的现实呀!而我们在年少之时,有几个想到去为自己的长辈尽一份孝道的?而常常在老人远走天国了,才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善待老人呢。那时,再到墓前烧再多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只能是一种心理安慰了。

    月光如水,人的心是否也静如水了?如若人世间少些争斗,多些和谐,那么,人世间的圆满也就多很多,就如同这八月十五的明月一般,圆得可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