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块钱则是“适用人群:15-20岁的无固定收入者 你可以穿上休闲装,在专卖店问清楚所有顶级球杆的价格后,操着广东腔告诉热情的营业员,“我还是初学者,买两个二手球先!”放在家里收好,不要让隔壁调皮的小弟弟当成劣质乒乓球拿走。”…… …… ……
这篇文章提到拿1块钱,10块钱玩高尔夫更多的是作者在拿国内高消费的高尔夫开玩笑。
但在美国,高尔夫真的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属,没有钱照样可以打高尔夫,打出成绩打出水平。就像世界第一Tiger,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退伍的军人,但他从小就开始练球并展现出了非常大的天分,所以才能在日后为世界瞩目。
还有以家为本,是很多女生心中最佳丈夫人选的Phil Mickelson米克尔森,他同样也没有出生在一个大富大贵的家庭。他小时候看父亲去打球,自己就在镜子里模仿父亲的挥杆,这造成了他的左撇子。他后来去美国亚历桑那大学念书,边读边代表校队打球,成绩不错,拿着学校的奖学金,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职业舞台。
而女子方面,像Annika Sorenstam,12岁开始学高尔夫,到了二十岁那年,索伦斯坦接受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奖学金,从瑞典移民到了美国,而后慢慢步入了职业的正规。
一直在我们橡树谷学球的孩子廖俊豪,他多次获得全美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和世界杯冠军。现在美国亚历桑那大学就读,同米克尔森,安尼卡-索伦斯坦一样都是学校高尔夫队的成员。他现在成绩也不错,加以时日,定是会有不错的成绩。
近来回内地也有几次。也发现,这里的状况与美国是不同的。因为球场费用的高昂,能够让孩子从小接触到高尔夫的一般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有很多孩子学了高尔夫,即便打得不错,但也没有想到日后要靠这个去比赛,做职业的。还有一部分选手是处于摸索阶段,比赛机制的不健全,少年赛事的少之又少,让小选手并不能得到一个持续的发展。
尤其是到18岁后,从青少年到职业的过渡上问题也比较多。18岁的孩子,基本上是高三学生,或者是刚入大学。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放弃学习打职业是不太现实的,而目前大学里又没有联赛可打,不能继续保持他们的竞技水平。这也使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有一些决定去美国念大学,打职业赛,可又面临着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两大压力,可真是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