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s no reason why Yao can't be a part of that.
On defense: He said that defense is important and you have to work hard on
defense as well.
On Yao specifically: Has no intention of removing him from the low post, but
said he is ready to do more than just that. Praised Van Gundy for
establishing Yao there and giving him confidence, but said it's time to
expand his game. Thinks his shooting can be used as well and that he
envisions him as a good a passer.
On Tracy: Thinks the game has been forced to be too difficult for Tracy and
he wants to change that. Tracy needs to be attacking more and the offense
needs to allow Tracy to be more efficient.
On the other guys: Said he can fit them into a scheme that will work for
them. Says there needs to be movement and ways to involve them that makes
the game easier for them as well. He said the talent is here on this team
already that he can utilize.
On Bonzi: Really praised Bonzi a lot. Said he hopes he is back with the team
because he is a great matchup weapon. He praised him a lot.
On VSpan: He was asked about more playing time and he said that he has to
see these guys on the court before he would say whether a player would get
more or less playing time.
On assistant coaches: Said he has guys in mind and is getting a lot of phone
calls from people who want to work with him. Has no doubt he will be able
to put together a good staff.
Other interesting things: Les said Tracy and Yao worry him with their health
and Morey was not willing to discuss the JVG firing issue."
PO是由原普林斯顿大学名人堂教练Pete Carril创立设计的一种旨在帮助运动能力差的球队对抗运动能力出众的球队的进攻战术,和三角进攻同属动态进攻(Motion Offence)范畴。
动态进攻的基本哲学是:
1. 运动能够给防守制造最大的麻烦;
2. 球员必须拥有均衡的传,切,投三种能力;
3. 组织进攻时必须保持耐心;
4. 球员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间;
5. 依赖团队合作而不是个人能力来创造出手机会;
6. 尽量利用掩护空切出手,而不要挑战防守最严密的地方。
PO可以说是以上哲学的综合体现,它强调的是利用五个人反复的耐心传导,掩护,空手跑位,制造出“开后门”轻松上篮,或者掩护后跳投,或者吸引包夹后空位投篮的机会。只要战术成功后的出手都是无干扰情况下完成的,因此PO对球员个人单打能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球员有良好的基本功,清醒的头脑,乐于分享球权的团队思维,耐心以及瞬时做出合理投/传/切抉择的能力。
很多教练都认为PO与其说是一种战术,不如说是一种篮球思想,因为它非常强调兵无定法,没有固定的战术套路,而是让场上每一名球员去决定当时应当采取的行动,投,传,还是切?它十分灵活,几乎可以和任何其他战术套路结合使用。由于每个球员在进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PO对球队的整体战术素养要求很高,如果有人总脑充血,战术效率是不会高的。
也正因为球员主导了瞬间的战术决策,采用PO的球队经常会让人觉得总教练无法完全控制球队。因为如果教练指定了确定的战术,PO的根本,或者说动态进攻的根本——球的流动就会停滞下来了,动态进攻也就不再动态,变成了1-2个人的单打。这种打法对于拥有超级球星的球队可能一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一支像普林斯顿大学那样天赋平平的球队,几乎就等于自杀了。
联盟中采用PO的球队,除了Adelman时代的国王以外,还有Byron Scott时代两进总决赛的篮网,现在Scott的黄蜂,Eddie Jordan的奇才。他们是不是都曾被指责不会叫暂停临场指挥很烂?除了Adelman确实有以外,另外两位我不太清楚,不过我知道打同源的三角进攻的禅师是经常被人说不叫暂停在场边圆寂了的XD
误区零:Adelman=Princeton进攻
关于这一点已经有不少文章澄清了,这里再强调一下,PO是由普林斯顿大学老教练Pete Carril创造的,他在1997年退休后受前学生,国王经理Petrie的邀请到国王担任助理教练,并在那里把PO改造为适合24秒规则和NBA等级的球员能力的战术。Byron Scott和Eddie Jordan那时正是国王的助理教练,他们也是从Carril那里学到PO的。所以Adelman不等于PO,正如禅师不等于三角进攻。至于Adelman会不会在火箭采用PO呢?有可能,但是他可不是只会用Princeton。
误区一:PO节奏一定很快
联盟里采用过PO的球队大都节奏相当快,因此给了大家这个印象。但是这其实是不对的。PO原本是节奏最慢的半场进攻战术之一,每次进攻中有15-20次传球是很平常的事情。战术创始者Pete Carril带领下的普林斯顿大学几乎是慢节奏,低得分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PO对于比赛节奏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只要传导出机会即可投篮,关键就在于如何定义“机会”。球员个人能力决定了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手。Amare可以拔起爆扣的球,换了Hayes就可能会被扇飞;Kobe和TMac只需防守队员落后半步就可以起跳三分,换了Head可能就要两米无人才能出手。个人实力平平的普林斯顿大学球员可能需要24秒才能制造出一次高质量的出手机会,换成NBA球员可能就完全不同,在球星手里更可能只需要一点空间就可以得分了。总之,PO的目标是“制造高质量的进攻”,而达成目标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快可慢,基本上取决于球队人员配置和对方防守强度。
误区二:PO里中锋都站高位,姚明统治力从此无从体现
这是不正确的。PO强调的是避实就虚,把中锋提到高位正是为了让其容易接球,不要在低位强行肉搏。提到高位以后更有多种选择:对方没上来可以直接投篮,对方贴得紧可以把球分给两翼以后向内空切,空切成功可以直接接球得分,失败也可以顺势要位单打。如果对方跑位混乱可以面框传球给空切篮下的锋卫球员轻松得分。如果对方双人包夹可以让被放空的人开后门得分。这里边有些变化在火箭现在的战术里也有,但是现在火箭的战术太注重给姚明球,其他人没有很有效的参入到进攻中来,这里面有人员配置和传球能力不够的原因,但有时也的确显得过于死板。总之,提到高位就只能变Okur一样站桩投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误区三:PO不重视低位进攻,会让姚明边缘化
恰恰相反,低位进攻在PO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前面说过PO是非常注重创造空间的,而低位单打吸引包夹正是最经典的为队友创造空间的方式。这部分的常见战术和火箭现在的姚核心战术基本一致:单打,吸引包夹后分外线三分,手递手给后卫底线突破,传弱侧开后门等等,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姚明会无以适从。
那么为什么打PO的球队大多不这么打呢?理由很简单,姚明这样优秀单打能力的大个子在哪里都是稀缺品。在NCAA里标准身材技术扎实的中锋几乎就是神,哪里轮得到普林斯顿这样没篮球奖学金的学校去选?所以放弃低位单打或者不以之为得分手段只是无奈之举。其实在国王,Webber和Divac的低位单打也是很多的,只是Webber在高位的威力更大选择更多,所以他主要在高位活动。
题外话:禅师曾经说他是联盟里最能用好姚明的人,姑且不论这话是否真心,我想很大可能是因为三角进攻本质上也是一种由低位发动的进攻战术。以前主打低位的是帮主,后来是胖子,现在?LAL若真能得姚明和K24搭档,假和尚何愁戒指数比不过红头?
误区四:打PO的球队防守不好
这一点完全是冤枉,PO完全是进攻战术,怎么会影响到防守呢?而且设计良好的战术能够尽量避开与防守硬碰硬,帮助球星保存体力,让他们能够有精力打好防守。另外,国王防守不好完全是个偏见,从00-01赛季开始3个赛季他们的防守效率分别是联盟第8,第8,第1,随后因为Webber受伤他们的防守才开始崩盘。而网队进总决赛的两个赛季都是防守效率排名第4的防守强队。只有奇才才是真的防守不好。
误区五:PO对球员要求太高,火箭不可能打
也高也不高,前面说了PO原本是为掩盖球员运动能力和单打能力的不足而设计,这一点对火箭来说简直是天造地设,可惜PO同时又对球员的战术素养和基本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都能冷静耐心决策,拥有良好团队意识,最好同时拥有投/传/切的能力(所以在NCAA中那些容易招到个人能力强劲但呆不了多久的天才高中生的名校反而不愿意采用类似PO这种体系)。放眼看火箭,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也就TMac一个,而他有时还不冷静。当然,实际上战术不必要求这么高,少一项能力就少几个选择而已,但是至少也要每个阶段能形成二个以上的选择,否则很容易被积极的防守盯死。以这个标准来看,TMac,姚明,Battier三个人是合格的,其他人都有缺陷,尤其是中距离投射能力普遍差是致命的。但是配菜相对容易补充,而火箭的主菜质量非常好,TMac可能是联盟传球最好的摇摆人,姚明是非常好的PO中锋材料:身材高大,外线射程长,无干扰下投射十分稳定,传球视野和意识都不错,站低位时吸引包夹能力极强,可以极好的为队友创造出空间,可以说缺点仅有无法从高位运球切入和传接球不够稳。Battier唯一的缺陷也是切入不够犀利,但PO可以极大的发挥他全面的长处,改善他在进攻端边缘化的问题。至于PO会不会让角色球员过多分走MM的出手?战术设计良好就不会。当年帮主初次接触三角进攻也对分享球权大为不满,但很快就发现这其实帮助他得到了更多轻松出手的机会。何况PO的决策权说到底是在球员手中,核心球员完全可以决定自己要不要出手,只是角色球员会更多的参与进攻罢了。
说了半天,实际应用中的进攻战术是千变万化的,尤其PO本来就是灵活性极高的战术,采用它的球队也不是都一成不变的照搬。Adelman会不会在火箭使用PO?不好说,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真的采用了,PO也绝不是火箭和姚明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