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周至县耿峪游记

昨天(2014年10月6日),去了耿峪。
近来,是有些忙,从节前就在读校《三国演义诗词歌赋译注》。一校。前天,读完。那么,偷得浮生闲一日吧,这不,节后,又要投入《长安情思》二校了。不可让脑力太累了,那就让体力代劳了,进山,看山水,放松、释放紧张也就是了。
七时到大雁塔北广场东北角,排队出游者不多,七时五十分,乘第二班车,有座位,乘公交一号线路车,西去周至县耿峪。车票12元。九时半,到山外。
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耿峪的,因有中专时期的老同学姚邦杰,是周至县九峰乡沙云屯村人。他入学前是农村户籍,在毕业即失业的逝去年代内,离校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当年(1962)我还去过他家呢,家在山下南山下,家离耿峪十华里……此事,我将另文忆述。













进山的路上,不停止的有小汽车驶入,但无载客的或中巴或机动三轮车进入。幸有同时下车的,同入此峪游的张女士拦挡了一部进山的私家车,车主祈先生允乘,免去了十公里徒步之累。谢谢了。
进山,三道湾,五公里;首阳山庄,十公里。再往前,路窄,不便行车了。在道不尽的谢谢声中,告别祈先生,十时半,一路南去,沼着耿峪河南上。山路不甚陡,植被好,河水清彻流淌急,有山民告诉,二十(华)里外有大瀑布……走至十二时正是午时,己走经七八(华)里了,脚下无路了,河床紧缩、河水奔涌,过河,河的对过有路,过河要走经独木桥。这桥,不是独木桥,是两棵有胳膊粗的树干连在一起,架设在河上。


止步,兴尽而归。往回走,出山行。途经首阳山庄时,在农家乐吃饭,浆水面,七元。山中,农户少见。廖廖几户,都办起农家乐。而山中的已建与在建山庄别墅多,许多门户紧闭幽雅清凉。
一时五十分,出山,计时,十公里的下山路,走了两个半小时。累,当感觉快走出大山时,特累。











从山口外,到环山公路旁,笔直的大路足有一公里。五时,登上返程车。人多、无座位。北去,回市内。
今入耿峪游,有些疲倦。一是,许久未曾入山行,缺乏锻炼与适应,体力明显下降;二是,走路多,消耗大。说到走路多,应该多在景区内游走才是,而景点呢,又多在深山内,那么进入景区景点前的这一段路程,尽力多乘车、节约体力。故,从经济学效益讲,投入与所得,大致匹配才是正配置。三是,举凡出游,最好随群走。来去乘车有座位、不受累。只是国庆节期间,长线多,附近游,大大缩水。
是为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