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大峪游记
标签:
西安城南游旅游 |
分类: 终南山中 |
2013年9月7日,我随西安“新起点交友户外”群的旅友们进山,去了长安区大峪甘红溪看水,看水,这水是两山夹一河的大峪河的上流;看草,这草是河之源上方的光头山草甸。
大峪内风光优美,一路尽是稍有档次的农家乐,主营红鳟鱼与金鳟鱼,售价不菲。记得三四年前与朋友们,在韦曲乘公交中巴,来过大峪乡,但未进入峪内的深处,只是从汔车站一路步行进山,走到大峪水库就停足回返了,路远,以步代车毕竟是很累苦的。
返回到山下村中时,午餐,朋友买单。食有鳟鱼。一条鱼,七八百克吧,四碗面条,卖家收取人民币,已超过最小三位数了。
终南山北麓,峪口很多,有七十二峪之称。内中的长安区,有大峪与小峪,旧有小峪不小一说,但大峪呢,却是不可以说大峪不大的。今天,群主驾车,进山后,我们坐着汔车前进,有二十公里路程吧,汔车停在板庙子村了,不能再前进了,某矿业公司设置路障限行。弃车,步行,一路南上,宽敞的水泥路面很干净,也很幽静,河在脚下流淌,人在路上行,路旁皆是青草、树木、山石,四周空气清新,心情爽,“啊——”吐故纳新,给双肺洗个澡……











走了有一公里吧,水泥路面中止了,进入河道内,溯流而上,人在河东、河西行,不停地穿越小河,踩踏住石头过河,近距离的目睹了那清泉石上流,流水清彻、明亮而缓缓,水量不大,涓涓细流汇成河,那河,那足下的大峪河,回首望去,河床下降,河之岸两山升高,亮露出一线天,河水湧奔出山,入了潏河、沣河、渭河、黄河,奔流入海不返回。汪洋大海,水茫茫,哪一滴水珠,来自哪一方水系,已无从辨清了。水的入海之旅,我总以为是水回到了自已的家里,融入了其家族的怀抱,与亲属友邻,生活在一起了。人呢,人的人生单程不归之旅途,不也是一步步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嘛,走在没有返程的而有终止的路上,那正路大路小路山路平路老路公路马路生路熟路陌路狹路烂路斜路隘路岔路弯路邪路断路绝路,上坡路至穷途无路,又直至走投无路时,仍然还是迷途的羔羊,羁旅中的游子,迷茫无助。人不如水,人找不到家,老而弱,又苦于病痛折腾,嗝儿,一把火、化做一缕青烟,升空散逸……
我曾游走到黄海之滨的山东即墨市的田横岛上,住下来,朝看暮望那海水的涨落不歇休,写过对水的哲学社会学的思考,涉及人之生与人生的苦乐,慨叹生命中,不能没有水,水是生命存活的必须而不可缺失的食用品,H(氢)2











前行,停止,上山。前方的旅友们,三三,俩俩,撤退,匆匆忙忙下山了,哦,是前边无路,还是,还未等询问,我便看到那残不忍睹的——有旅友遭受到马蜂袭击了!男旅友的颈椎处至后脑发际尽是血迹,女旅友的手臂上有一坨儿红肿,有伤口在滴血!谁带大蒜了,涂抹消毒。有人取出风油精消毒。童子尿,处男得找小儿,刚才烤火,有俩小孩。快,手臂用绳捆索绑止血,不行,仅仅几分钟,女旅友,手臂麻木。她用口吮咂伤处吐血水,勿让蜂毒流入血管扩散……
下、注意安全,快下山,拦车出山,看医生,尽快尽早处置。
我们,不敢冒然经过马蜂的老巢了,下,往回走,不去前方的甘红溪了,也不去海拔2312米的光头山一带,看高处草甸似海洋了。
我们的不敢,也还在于山中下起雨来了,返回、急行,回到车里避雨吧。今日,进山未带雨披,也(怕热)未带帽子,却大步流星,走得快,衣裳淋湿了,头发丝冰凉,幸有塑料袋套在头上,遮拦雨水给洗头……
走出一公里,走回到板庙子村时,把他家的,雨渐渐小了,雨停了。






下午,两点出山,西去,离开傍晚还早着呢,不急于回城。群主李先生,开车带大家去了王莽乡清水头村看荷花。上个月的十号,我曾经来过这里看菏塘莲花开,写有《接天莲叶无穷碧
在荷塘及附近拍照时,有收获。一是长知识,过去吃拐枣,只以为它是野生在山林中的那矮小的草本植物的果实,像山坡上、崖石边的五味子一样,或弯腰或举手可摘。其实,拐枣是生长在高大的拐枣大树上的,开眼了,纠错,拍摄。
二是买些菜,豇豆角,两元一斤,买一斤。不贵。弥猴桃,两元一斤,买两斤。也不贵。弥猴桃,那个头大的,两元一斤,没人买,专选小买小,小的没使用“膨大”剂吧。前些年,果农们,害人不利己,纷纷扬扬的施加“膨大”剂,果形大、重量大,多卖钱。果形大了、口味差远了,后来呢,弥猴桃滞销、名声大大的坏了的。



回城,四点前后,就进入城区了。沿途下人,再见,下周、下次,进山一起游。开心快乐过一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