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游记 畹町 太阳当顶的地方 28

中缅边境第90号界碑在云南省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的街路旁
2011年7月13日
“北京时间六点整”,就在手机报时的同时,凝重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室外传来后,钟声入耳。推窗望去,近在咫尺之间的畹町海关大楼顶上的巨钟,正在报时……
哦,久违了,东方红……
起床、漱洗后,拎上相机去拍照,去畹町(九谷)桥。
畹町桥又叫做九谷桥。钢桥的一端是中国畹町市,过去称县,而今撤市了,是瑞丽市经济开发区;钢桥的另一端是缅甸联邦九谷镇。一桥连两国。这座小桥,在抗日战争时期,名气很大,中国军队就是从此口岸进入缅旬作战的,是滇南通向缅甸印度国际战场的重要的通道之一。特别是大批量的战略物资与生活必须品,也是由这里输出和运进的。

我住在畹町二旅社,出门向右行,也就是五分钟路程吧,居然走到到桥前了,还不知晓。当我向武警战士问路时,他告诉:这里就是畹町口岸。哦,向右望去,是,是的,是国门口岸。在征得对方并尊守“不得出境拍照”的告示后,我在拍照界桥和对方(九谷镇口岸)的建筑物时,看到在通向对岸缅方的通道上,即在界桥的另一端,早己有车辆和老百姓在排队等待入关了。八时,升国旗后,便开关放行。可是在界桥的这一边,没有看到有中国的车人在等待出关。


我还是在征得武警值守人员同意后,拍照了口岸升旗仪式。


离开口岸后,参观中缅友好纪念馆,那篇《畹町赋》,文采飞逸、辞句华丽,美文。


参观南洋华侨机工纪念碑,从碑文与图片中了解到,当年为了支援国内抗日战争,3300多名南洋华侨,他们都是技术工人,这批爱国儿女,放弃海外的工作待遇,历尽千辛万苦,纷纷回到国内效劳,用他们的心血与高超技术,日以继夜地支援前方打仗,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在后方建桥筑路与生产……

要离开畹町了,离开前,去拍照界碑。中缅边境第90号界碑在畹町经济开发区的街路旁,对,就在道路边,就在界河旁。界河不太宽,水也不很深。看到有绚甸人涉水过河,进入我国,但没有中国人下河涉水去缅甸那边。而且界河的两边根本没有边防军人和警絮值守,边境线太长了,警力不足吧。看到有一个缅甸女人,从河那边淌水过来后,遂与我上了同一辆出租汽车去瑞丽市。一人10元。女人讲话,我根本听不懂。但从她和司机交谈中,并且通过司机翻译,我知道了,她是去瑞丽某酒店看望女儿的,女儿在那里打工。





缅甸境内 (一)

缅民涉水进入中国境内(一)

缅民涉水进入中国境内(二)

缅甸境内(二)

缅民涉水进入中国境内(三)


云南的树木多,而且大树多多。似乎是各地都有独树成林景观,远看是一片树林,近观,其实是一株大树,分枝多、树冠大,枝叶茂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