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云 南 行 19
标签:
忆全国万里行走旅游 |
分类: 行走天下 |
1985年,我到过昆明,只去了滇池看水,瞻仰大观楼。为大观楼长联作者,陕西乡贤孙老先生的文采深深折服,五体投地。那番意境美,大气磅礴,久留心中。长联写道: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从昆明回西安,走昆成线北上,坐在火车上,一路所见,铁路两旁的烈士陵墓,几乎不断。墓园内安葬有在“文革”前后,为修筑成都至昆明的铁路而牺性的铁道兵指战员与农民工,他们长眠在这里了。作为未忙人的我,要感恩当年的筑路部队与其他劳动力,他们的以身心健康与捐出生命为代价的贡献,换来一路通。我的初中同学许景范,参军入伍后,就在滇川交界处修建铁路。复员后,多次对我讲过修成昆路时,常年体力透支……
后来,滇友彭书贵先生寄赠《昆明旅游手册》。谢谢。
阅读彭著后,对春城更加响往了,暗中许愿,他日是一定要
机会终于到来了。
2006年春天,我们一行七人,随西安某旅行社,
3月15日出发,赴云南昆明大理丽江九日四飞游,每人3150元。



云南行,蝴蝶泉边没蝴蝶,野象谷里没野象…… 时下的广告宣传用语,是不需要办理法律公证的。《广告法》遭遇旅游业挑战,也非新鲜事。
此行,花钱买气受,令人心中不畅不悦。导游,不停止的带你去商场超市买茶叶、玉石、药材、食品,可是,他只要带你乘车去景点,总是匆匆而去、快步离开,督催游客快下快上…… 有导游,在行车中,不忘挖苦讥讽老年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旅途长,闲目小憩,有何不可以?车停下后,排除内急,也是生理需要,反排泄,总归是反人性的吧。一日,乘飞机到版纳,地陪接机后,见我们一行中,老人特别多,带队去地摊大排档吃晚饭后,送入旅店。次日,这位地陪导游,不再露面了,我们被“转包”了。为什么,老年人,多半不喜爱在旅途中购物,而陪游者的“回扣”自然少。还有,出门在外,注意安全,睡好、吃好。睡好,不贪求星级酒店,只求安逸。吃好,得有点荤腥吧。有,经常是水煮肉皮,陪游者讲:美容;少不了水煮萝卜,陪游者讲:顺气开胃助消化。并且申称:到我们这儿来,只管吃饱、不管吃好。试问:哪个人是单为在家里吃不饱饭,才出外旅游的?又,除去在旅社就餐外,其他,饭馆餐饮点,卫生状况,实在不可以如实叙述。尤为可气之处,离开昆明前,有半天闲空,大家想去逛花市。导游讲:机场旁边就有,早点出发。可是到后,卖花的超市快要打烊了。赶快买,买到花朿后,还找导游鉴别……回到家中后,人见人笑,假花!不识货,让人涮了。老朽、傻冒。唉,不再提说了。
云南行,同去的清泉兄返陕后,写有《遭遇从“3.15”开始》,发表在《西部发展论坛》1996年五期。我这个人,才思迟顿反映慢、笨口拙舌的,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所以乐意推荐这篇佳作。
民谚:天天在上当,当当不一样。出门在外游走四方,吃一亐,总得要长一智吧。这叫做“付学费” ,或是时髦的说法,花钱买教训。如以后再出游,我不再随旅游团去了,起码不再随旅游团去云南。
自由自助游,自己的旅行,自己做主。别在身不由已的身为大老头子,整受童养媳妇的命。不过,在有生之年,我还想再入滇南游,只要体力允许,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