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翠 微 宫 遗 址 游
记
唐代四大行宫:华清宫在临潼县、九成宫在麟游县,翠微宫在长安县、玉华宫在宜君县。翠微宫的具体所在地呢,朋友卫君知晓:翠微宫遗址在今西安城南长安区沣峪口内黄峪寺村。
2009年5月6日。我们去了秦岭山中,访古探幽。去黄峪寺村访问唐代翠微宫遗址。赵先生早年在长安工作过,对当地的人文传说、风情民俗、历史典故、地理环境,颇为熟悉。赵先生开车,进沣峪口南行5公里,左拐有路标,
沟口叫做高砭,汽车驶入一条叫做蒿沟的山沟,汽车爬高至6公里顶端处,无车路可行了,便是黄峪寺村了。经赵先生事先联系,长安区滦镇街办黄峪寺村党支部书记牛红军同志在村中接待了我们一行的来访。
据史书记叙:入夏时分,唐太宗(李世民)因长安城禁内烦热,遂将终南山中太和宫扩建为翠微宫,诏由将作大匠阎立德主持,增大规模。贞观21年(公元647年)翠微宫建成。唐太宗(李世民)酷夏来这里避暑办公,若干军国大事都是在此宫决断的,两年后病逝于此处。唐后改宫为寺,年积月久,宫寺不存。检索历代诗文,不乏唐人对翠微宫的咏赞慨叹,明清文人的登临凭吊,怀古抚今,忆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鼎盛之时与辉煌一角。
进村,歇坐。牛书记拿出一方残牌拓片给我们看,卫君告诉:这是明秦简王(朱诚泳)暑名宾竹道人的《登翠微山》诗作,载于“四库”本《小鸣稿》(十卷)中。
原诗为:“翠微深处翠微宫,避暑当年说太宗。吊古不须增感慨,凭高聊复得从容。千章古木苍烟合,数尺残碑碧鲜封。独喜满怀吟兴好,参天花朵玉芙蓉。”(朱诗与残拓有出入。待考)我们看后拍照,笑着告诉他,黄峪寺开发为旅游区后,来人多了,拓片能卖钱呢。多拓些。牛书记带引我们在村中参观。一路上,他介绍了村里概况:
黄峪寺村海抜1260米,在秦岭浅山区。群山围绕、植被丰富。村东是子午峪内小五台山、村北山下是秦岭野生动物园与上王村、村西是青华山、村南是万花山;村内有74户、290余人,分住在上中下营,三块大平地(台)上。
地名称做营,可能与军事有关。营有可能是唐时驻翠微宫的皇家警卫部队的编制单位吧,要不然村北的两个小山头怎么能叫秦琼寨、敬德寨呢?村里有耕地500亩,种植小麦和苞谷、黄豆等作物。人均山林20余亩。全村百年以上树龄的杏树有300多株,核桃、粟子、苹果树很多。
村中有(初级)小学一所,20多个孩子分布在一至四年级四个班中读书学习。
村里不少农户办起了农家乐,接待入山旅友。每逢节假日与周末,穿越秦岭自助游的旅游爱好者,从子午峪金仙观那边过来,途经黄峪寺西去入210国道,从沣峪口出山,络绎不绝。我们到来的这天,就见到有两拨自助游者从村中通过并在树房下休息。
蓝天白云,山高林翠。阳光明媚,风儿轻柔。麦田碧绿,果树开花。美哉,黄峪寺村!据有意在此投资开发建设的一家实业公司堪察报告中讲到的,这里年最高气温为22度,年最低气温为—4度,年均气温为13.3度。年平均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风速1.8米/秒,主导风为西北风。村外有泉水两处,出水量在90T/H。况且附近的山下有温泉出水量在80T/H左右,气象水文资源宜人可观。
同行的郭老认为,旅游业开发与房地产业建设休闲住宅与度假别墅,位于翠微宫遗址的黄峪寺村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敢为人之先,明智的选择,是会给开发商带来丰厚效益的。双赢。
告别后黄峪寺村,返回市内时已是华灯初上。
黄峪寺村,我们以以后还会再来的。
2009年6月21日。麦黄杏儿黄。陪同至相寺主持道田法师二去黄峪寺村。牛红军书记接待。牛书记讲了这里东有翠微山、西有观音山、南有万华山、北有青华山,群山环抱。
在黄峪寺村,有关唐代李世民传说很多。如,和尚要夺李家的江山,李是被和尚设下骗局,诱骗至此处的。李识破后逃命,在“仰般坡”摔了一跤,屁股着地脸朝上,在“脱靴子”处弃鞋赤足跑,入了“逃之沟”内……
出逃途中,与“直刺”邂逅相遇,天助人也。(直刺指不带钩的枣刺,有钩的枣刺易挂住衣服,逃走慢) 
黄峪寺村杏儿甜。 杏大,一斤称重六七只,两元钱。
2009年6月23日。三去黄峪寺村,正是麦收时节。我们是给村中小学校送书的。送去是一批新版少儿读物,有教辅、也有科普作品。
第一次来此村时,到学校参观,了解到孩子们缺少课外读物,便向校长承诺赠书。现在是来兑现许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