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怎么办?
(2013-06-14 22:31:01)
标签:
偏心家教正能量情感 |
分类: 守望成长 |
同事跟我说了他孩子的事情。儿子上五年级,每天睡觉前都要跟母亲说些话。昨天儿子很郁闷,说班主任老师偏心,给其他同学吃东西,自己没得吃。
孩子的话让她好笑,作为老师自己也曾经做过,所以解释起来很轻松,以自己为例,说:“老师给同学买东西吃,自然是那些同学有做得特别好的地方,需要表扬奖励。妈妈也这样做呀,比如开运动会,我就给运动员们买棒冰吃,因为他们为班级争光了;开学前,有同学来打扫卫生,我也给他们买东西吃,因为他们关心集体,为班级出力,让大家来学校时能坐在一个干净的教室里……这都是应该的,如果你也做了好事,也会得到老师的奖励的。”
儿子却不服气,说:“我们老师就是偏心的。同桌椅子没放到桌子下,只批评几句就算了;我没放进,老师就让我抄课文。还不是因为我同桌的妈妈也是学校里的老师。”
同事儿子原来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读书,不拿书包,行为自由,不拘小节。这学期刚转入新学校,遇到了一个很认真的班主任。班级里有很多的制度,人离开座位要把椅子放进课桌就是其中一条,如果没做到,就要罚抄课文。儿子开始并没有这个习惯,所以经常被抓住,罚抄课文。同事让儿子摸摸自己的心脏,说:“你看,我们人的心脏本来就不是在胸腔正中的,所以偏心也是正常的。”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心理现象,同事为自己的随机应变沾沾自喜。儿子却不接受,说:“老妈,这个是人体器官,我现在说的是情感行为,你不要混为一谈好不好?”
同事说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松,还好,孩子没有被这个母亲误导。随后,同事问我:“你说,我该如何对孩子解释班主任偏心这个问题?”
我说:“你第一个解释,我认同,应该让孩子懂得奖励来自于付出,来自于努力。但是第二个心脏的解释,我却不赞成。首先你做的比喻实际上已经从潜意识中肯定老师是偏心的。我以为,作为家长可以在心底里认为老师不好,但是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这种情绪。别看孩子平时很不听话,但是你的情感却很容易感染他。他会因为你的原因而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不满,无法与老师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关系,从而影响学习生活。所以不管孩子的老师做得如何如何不对,你都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相反,当孩子对老师不满的时候,你应该从大人的角度去解释,去维护老师的尊严。如果老师的确有问题,你可以跟老师当面交流。
“其次,当你给小学的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抱着积极健康的正能力的心态,而不该掺和我们大人对这个社会人性的灰色看法。这个社会的确有很多灰色的东西,但是我认为孩子最好不要过早涉及,过早看透。我们有义务让孩子纯洁的心灵接触更多更多美好的东西,给他们幸福,给他们希望。而你的这个比喻,无疑告诉孩子人生就是偏心的。而偏心在你儿子看来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如果相信了,就对人生失去了那么一点信心。今天失去一点,明天失去一点,那么等孩子长大后,这个人世,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值得他留恋和值得他奉献的呢?”
同事听我说得头头是道,忍不住问我:“那该怎么跟孩子说呢?”
“解决孩子内心的疑问,第一步得琢磨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孩子偏偏注意到这个,说明孩子关注这个,内心对此有需要,希望老师也以这样的方式对他。在这个学校的时候,他也是教师子女,再加上他长得英俊,为人大方,活泼热情,的确是一个受老师宠爱,受同学欢迎的学生。但是新学校,他人生地不熟,友谊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老师对他自然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特别照顾。两者比较,就产生了心理上的落差。
“你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老师对自己的忽略,第一,如果孩子是外归因式的思考方式,他会埋怨老师,以为老师是故意的。你可以跟他谈谈自己作为老师在对班级孩子照顾上的不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老师对某个孩子的疏忽也是难免的,今天疏忽你,明天疏忽的可能是他;第二,如果孩子是内归因式的思维方式,他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以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今天这里不够好,明天那里不够好……时间一久,他容易自卑。这也不好。为了解除他的这种落差,首先鼓励他积极与同学建立友谊,尤其是有一到两个铁杆子朋友,鼓励他带同学到自己家里玩。其次,给他一次得到奖励的经历,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其实也是很关注他的。你可以偷偷为孩子买一个他喜欢的礼物,在孩子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交给班主任,跟班主任说,当孩子做了什么值得表扬的事情时,就用这个礼物以老师的名义奖励给他。我相信,班主任一定会配合你这样做的,毕竟老师与家长的目的是一致,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同事听了若有所思,觉得有必要去尝试一下。

加载中…